来源:健康报 时间:2013-07-14 20:57:57 热度:956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 陈自佳
炎热的夏天一到,宝宝似乎比平常更容易出现“上火”的症状,比如眼屎多、口渴、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皮肤出现痱子、湿疹等。很多妈妈认为宝宝只要一出现上火的症状,就更容易着凉感冒,所以常给宝宝服用小儿七星茶、黄栀花口服液、一捻金胶囊之类清热解毒泻火的中成药,以达到“去火”的目的。实际这样的做法并不可取。
首先,宝宝的脾胃相对于成人来说更为脆弱,在中医治疗中,“首重保护胃气”是重要的原则。一般来说,清热泻火的中成药多是寒凉的药物,对于平素脾胃虚弱的宝宝来说,服用后极易伤及脾胃,导致脾胃功能失调,加重脾胃虚弱,出现食欲减退、食而不化、大便偏稀夹不消化食物、体重减轻等症状。这也就是很多清热解毒药物的说明标注“脾虚患儿慎用”字样的原因。
其次,“上火”不仅有脏腑之分,还有虚实之别。临床最常见也最容易与俗话所说的“上火”混淆的就是胃阴虚证。胃阴虚是由于胃阴不足,虚热内生,热郁于胃所出现的证候,常表现为不思进食,食少饮多,口舌干燥,大便干结,小便短黄,甚则烦躁,手足心热,舌红,苔少或花剥,出现地图舌。胃阴虚一般出现在温热病后,或嗜食辛辣伤阴的宝宝。此时的宝宝,症状看似“上火”,但切不可清热泻火,而要滋阴养胃,清热生津。
因此,如果发现宝宝有了“上火”症状,妈妈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给宝宝对症下药。(本报记者崔 芳整理)
(责任编辑:秋彤)
2025-07-15
2025-07-15
2025-07-14
2025-07-14
2025-07-13
2025-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