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之窗
产业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产业园地 > 产业资讯
仁和3.6亿元收购东科制药“独家产品”含金量存疑

来源:中国医药报 时间:2013-07-09 10:56:23 热度:922

□ 蒙湘林

  去年以来,受“铬超标胶囊”和“优卡丹”事件的负面影响,仁和药业的品牌形象受损,业绩持续下滑,股价也表现低迷。面对如此窘境,一直不温不火的仁和药业终于有了新动作。公司7月2日披露,将以3.6亿元现金购买东科制药100%的股权,同时与相关方共同出资设立上海中医大药都健康管理有限公司。
  值得注意的是,这家被仁和药业溢价1.1倍收购的中药公司拥有12个独家药品品种。但业内人士表示,这些“独家产品”的含金量并不高,这笔并购更像是公司为即将流通的定增股份顺利退出而讲的一桩故事。
  溢价1.11倍收购中药公司
  仁和药业公告披露,拟以3.6亿元现金,收购赵东科等22个自然人持有的杨凌东科麦迪森制药有限公司东科制药(以下简称东科制药)100%的股权,收购完成后东科制药成为公司全资子公司。据公告介绍,东科制药经营范围主要为片剂、胶囊剂等剂型,中药材提取物的研、产、销。注册资本为8000万元。
  东科制药所具有的产品、专利等资产可谓丰富:现有37个中药品种,其中12个为全国独家品种;拥有13项产品发明专利、19项外观设计专利、16项商标;目前尚在研发的品种和项目多达13个。基于此,仁和药业开出了3.6亿元的收购价格,相比东科制药2012年底1.7亿元的净资产,溢价率达到111.7%。而公司在公告中明确表示,37个中药品种是此次收购的主要目的,即这笔溢价1.1倍的收购,其“精髓”就在于这些中药品种。
  对此,一位长期从事医药投资的业内人士表示“所谓的独家产品,仅仅只是中药领域的独家,细看这12个产品,既都不在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内,又缺乏普适性和足够的竞争力。”
  该人士称,东科制药所谓的独家产品,如妇炎舒胶囊、心欣舒胶囊、甘海胃康胶囊都是对症药物。对于这类疾病,与之竞争的对症药物品种很多,全国能提供同类药品的公司和药厂也很多。因此,东科制药所谓的独家产品,含金量不高,不见得具有真正的核心竞争力。
  此外,东科制药本身的资产质量也很难令投资者放心。截至2012年底,东科制药净资产为1.7亿元,主营收入1.54亿元,但净利润仅有1005.6万元。“拥有37项个中药品种,且有12个独家产品,却仅能盈利千把万元。如此,111%的溢价率显得偏高了。要知道,仁和药业目前手握的货币资金也仅有4.25亿元。”该人士称。
  意在加大研发投入
  在收购中药公司的同时,仁和药业同时还与相关方共同出资设立了另一家中药公司。据公告介绍,为了更好地引进相关专业技术、管理人员,公司全资子公司国医投资与上海中医大资产、自然人玄振玉拟共同出资设立上海中医大药都健康管理有限公司,公司注册资本为800万元,其中,国医投资公司出资520万元。
  前述人士对此表示,此前仁和药业产品线布局较广,但缺乏扎实的研发基础和实力,之前主要依靠广告营销进行推广,此次的两笔投资,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公司加大研发投入的意图。
  或为定增退出铺路
  不过,对于上述投资也有投资者提出疑问:去年6月的定增即将解禁,在解禁前如此“长袖善舞”,是否是在为将于7月12日解禁的定增股份的顺利退出铺路?2012年6月,仁和药业实施定向增发,发行股份4530万股,发行价为8.1元/股,较当前4.9元的股价折价近40%,这也意味着当初参与定增的6家机构,现均被深套。前述人士称,这笔3.6亿元的收购,名义上将获得37个中药品种,还有相应的研发团队,公司管理层不排除以此来“讲故事”,以刺激股价,在流通性和流通价格上创造有利条件。

(责任编辑:秋彤)

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

您是不是忘了说点什么?

0 条评论
最新新闻

殷大奎

于智敏

于福年

俞梦孙

张维波

杨 泽

于树玉

万承奎

陶国枢

产业园地
网站介绍 | 加盟合作 | 免责声明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网上投稿
Copyriht 2011 by www.jkchin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健康之窗网站版权所有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支持协办: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养老健康科技创新分会、中国老年保健协会银发经济办公室
投稿邮箱:zgjkzc@sina.com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许可证编号为: 京ICP备09047049号-1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