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之窗
产业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产业园地 > 产业资讯
逐利使国产医疗器械遭冷遇

来源:中国医药报 时间:2013-07-08 16:23:42 热度:1526

□ 何 伟

  近一段时间,关于国产医疗器械频遭冷遇,难以进入医疗机构采购视线的问题在各大主流媒体被反复报道。医疗机构为什么在医疗器械采购和使用上“崇洋媚外”,一些人的观点是,国产医疗器械产品质量不过关,用起来有风险。此说法是否确切,恐怕连医疗器械方面的专家也不敢轻易断言。
  众所周知,医疗器械科技含量高,是高技术密集产品,又事关患者的健康甚至生命安全。医疗机构以科学严谨的态度对待国产医疗器械的采购,本是应该的。但国产医疗器械真是质量不过关,到了一无是处的地步吗?笔者虽是外行但不敢苟同此说法。从近十多年我国科技发展的总体水平和状况来看,尖端科技在多个领域已被突破,我国一些自主创新品牌也走出国门打入国际市场,即使国产医疗器械在科技含量上存在短板,应该也没到普通检查(测、验)器械都不能过关的地步。
  不可否认,国产医疗器械质量与一些洋品牌相比确实存在一些差距,但其频遭“屏蔽”的原因恐怕不能简单归结于此,逐利才是症结所在。
  有媒体记者在深入调查后发现,国产医疗器械价格相对低廉,是医疗机构排斥采购的原因之一。从套取回扣的角度来看,采购10件国产医疗器械还没有采购1件进口医疗器械能得到的“好处”多,自然有人属意进口产品。更何况,进口医疗器械代理商通过多年的销售网络“经营”,在每件进口医疗器械采购上都有明确的“附加值”,因此,利益的天平倾斜了,国产医疗器械落选就不可避免。
  要想让我国医疗器械产业得到发展,化解逐利之心,才是解除屏蔽国产医疗器械之本。当然,国产医疗器械也要自强,克服质量短板,以质量立住脚。只有这样,进入医疗机构的种种阻力才会消除。
  (作者单位:安徽安庆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责任编辑:秋彤)

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

您是不是忘了说点什么?

0 条评论
最新新闻

殷大奎

于智敏

于福年

俞梦孙

张维波

杨 泽

于树玉

万承奎

陶国枢

产业园地
网站介绍 | 加盟合作 | 免责声明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网上投稿
Copyriht 2011 by www.jkchin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健康之窗网站版权所有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支持协办: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养老健康科技创新分会、中国老年保健协会银发经济办公室
投稿邮箱:zgjkzc@sina.com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许可证编号为: 京ICP备09047049号-1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