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之窗
产业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产业园地 > 产业资讯
新兴微创技术考验器械研发

来源:中国医药报 时间:2013-06-20 16:09:47 热度:1179

□ 本报记者  马艳红

  传统的开放式手术经历了上千年的发展历程,而腹腔镜技术问世仅仅20年,就已发展成为一种被人们广为接受的医疗技术。那么,未来腹腔镜技术会朝哪个方向进步呢?解放军总医院泌尿外科主任张旭教授对此表示:“单孔腹腔镜手术、自然腔道腹腔镜手术、机器人手术,将使腹腔镜技术更贴合手术微创化、美观化的要求。”
  医学不懈地追求微创化
  “腹腔镜技术是近20年来一场重大的医学技术革命。”张旭教授日前在解放军总医院举办的“2013年中欧联合腹腔镜及机器人大会”上说。
  传统开放式外科手术常常需要通过大切口来完成手术,切口越大,术野暴露得越好,但其结果是创伤大,并会带来一些并发症。而传统腹腔镜手术只需要在肚皮上打3~4个小孔,手术器械从不同的切口进入人体后形成稳定的三角关系并进行手术操作,从而可大大减少手术带来的创伤。
  张旭教授告诉记者,近年来,创伤更小的单孔腹腔镜手术和自然腔道腹腔镜手术成为两项备受关注的新兴微创技术。单孔腹腔镜手术所用器械都是通过人体上的一个小孔进出操作;自然腔道手术则是经人体的自然孔道置入内镜,通过切口经内镜潜道置入手术器械实施手术,例如经女性阴道内镜胆囊切除术等。这两种技术的微创效果较以往的腹腔镜手术更加显著。此外,由于手术机器人的机械手比医生的手纤细,它能够在体内转弯和进行一些细微操作,因此它可以实现更加精细的腹腔镜手术。“可以说,单孔腹腔镜手术、自然腔道腹腔镜手术和机器人手术代表了微创技术的一些发展方向。”张旭教授表示。
  手术器械研发面临新课题
  新兴腹腔镜技术的操作难度往往比传统腹腔镜技术更大,它们离成熟尚有一定距离。例如,在单孔腹腔镜手术中,3个操作杆在一个通道内平行靠拢,活动范围很小,常相互干扰,在进行大范围游离操作时手术难度和风险都较大。自然腔道手术的缝合操作更加费时、费力,目前使用的软性内镜大多针对消化道特点设计,在腹腔内进行翻转操作时,图像的稳定性等会受到影响。因此,开发新的微创手术器械对于新兴微创技术的成熟和广泛开展十分必要。
  近年来,有关医疗器械生产企业、临床医生、研究机构都积极地研发新型手术器械,旨在使医生在开展腹腔镜手术时更加得心应手。其中,张旭教授与有关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共同设计出适用于泌尿外科后腹腔镜手术的持针器、分离钳等医疗器械。重庆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的研究团队历经6年研制出单孔三通道穿刺器、胸腹腔筋膜缝合器等手术装置,这些器械可增强手术操作的灵活性和解决切口缝合不确切等问题。国外研究人员还尝试采用微型机器人进行腹腔探查、活检等简单操作。我国专家预测,随着微型机器人在人体腹腔内运动、导航、操作等技术难题的攻克,手术机器人可望真正成为具有实用价值的医疗技术产品。
  “医疗领域的每一项创新成果都关系到患者的健康与生命,因此必须保证绝对安全。”在张旭教授看来,经过3~5年时间,医学界或许就可以验证出目前这些新兴微创技术中的哪种技术才是真正适用的主流技术。目前,解放军总医院在单孔腹腔镜技术、自然腔道腹腔镜技术和机器人手术三个方面同时开展研究,力图寻找适合中国国情的微创技术。张旭教授还强调,国内亟需培养大量训练有素的微创医生,以便探索和推广下一代微创技术。

(责任编辑:秋彤)

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

您是不是忘了说点什么?

0 条评论
最新新闻

殷大奎

于智敏

于福年

俞梦孙

张维波

杨 泽

于树玉

万承奎

陶国枢

产业园地
网站介绍 | 加盟合作 | 免责声明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网上投稿
Copyriht 2011 by www.jkchin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健康之窗网站版权所有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支持协办: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养老健康科技创新分会
投稿邮箱:zgjkzc@sina.com QQ:492974624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许可证编号为: 京ICP备09047049号-1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