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之窗
产业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产业园地 > 产业资讯
房颤增加5倍脑卒中风险 新一代抗凝药登陆中国

来源:新华网 时间:2013-06-19 22:42:35 热度:791

    新华网北京6月19日电(记者胡浩、宋芳)心血管流行病——房颤的卒中抗凝治疗不足的现状有望得以突破,德国制药巨头勃林格殷格翰研制的新一代抗凝药物泰毕全(通用名:甲磺酸达比加群酯)日前正式在中国上市。
    房颤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中国的房颤患病率为0.77%,约20%的缺血性脑卒中与其有关。据统计,房颤可能导致多种不良后果,最可怕的是引发相关性脑卒中。房颤时,由于心房事实上停止了搏动,因此容易造成血液瘀滞从而形成血栓,一旦脱落,将造成大脑或全身的栓塞。房颤患者的中风发生率比无房颤者高出近5倍。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副院长王拥军指出,心房颤动引起的脑中风后果非常严重,半数患者可能在一年内死亡。脑中风还可能导致大脑皮质受损,从而引起失语症、严重的肢体无力、意识不清、住院并卧床不起等,严重残疾比例增加近50%。
    房颤引发的卒中给患者家庭也造成了沉重的经济负担。2012年一项对全国7个城市的脑中风调查显示,房颤相关缺血性卒中的直接成本为每人每年30,438.3元。其中中风急性期住院期费用占比最高,达61.5%;其次是药物花费(包括住院期间和出院后1年),占54.7%。
    据了解,抗凝治疗是预防和降低房颤相关中风发病的关键。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会长、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内科及心脏中心主任霍勇指出,3/4的房颤相关性卒中是可以预防的,可近半个多世纪来房颤抗凝治疗的经典老药存在治疗窗窄、出血风险较高、需频繁监测凝血功能并调整剂量等不足,极大影响了房颤抗凝治疗的依从性。
    他介绍,泰毕全是首个在中国获批用于预防非瓣膜性房颤患者的卒中和全身性栓塞的新型口服抗凝药物。与传统抗凝药物华法林相比,泰毕全在预防卒中方面同样有效,但大出血的发生风险则显著低于华法林。
    据悉,泰毕全目前已在全球100多个国家上市,有超过160万的患者使用经验。该药现已进入中国,患者需凭处方前往药店购买。

(责任编辑:秋彤)

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

您是不是忘了说点什么?

0 条评论
最新新闻

殷大奎

于智敏

于福年

俞梦孙

张维波

杨 泽

于树玉

万承奎

陶国枢

产业园地
网站介绍 | 加盟合作 | 免责声明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网上投稿
Copyriht 2011 by www.jkchin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健康之窗网站版权所有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支持协办: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养老健康科技创新分会
投稿邮箱:zgjkzc@sina.com QQ:492974624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许可证编号为: 京ICP备09047049号-1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