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健康报 时间:2013-06-19 08:12:27 热度:995
少不勤行,壮不竟时;长而安贫,老而寡欲;闲心劳形,养生之方也。
我国古代医家都很重视养生,如梁代医学家陶弘景在《养性延命录》中收录了战国时期道家代表人物列子的养生原则。列子说,如果年少的时候不勤走路,那么壮年时期走起路来就连一个时辰也支持不了;长大后能够安于清贫,年老时也会少有欲望;让自己的心情感到闲适,多一些适当的体力劳动,这就是养生的法则。列子还说,人体的充盈虚耗、生长盛衰,都与天地相通,与万物相应。
东晋文学家张湛说:“人与阴阳通气,和之于始,和之于终,静神灭想,生之道。始终和则神志不散。”人是与天地阴阳相通的,生命的开始源于阴阳的和合,到生命的终了都保持着阴阳的和合状态,神明清净,排除妄想,这是生之道。自始至终都能和合则人的神志就不会散去了。
西汉学者司马谈说:“夫神者,生之本;形者,生之具也。神大用则竭,形大劳则毙。神形早衰,欲与天地长久,非所闻也。故人之所以生者神也,神之所托者形也。神形离别则死,死者不可复生,离者不可复返,故乃圣人重之。”简单地说,神是生命的根本,形体是生命得以表现的载体,神过用则生命枯竭,形过劳则生命死亡,人之所以活着是因为有神,形体是神寄托的居所,形神不可分离,分离则死,所以养生就要形神兼养,不可偏废。
形生愚智,天也;强弱寿夭,人也;天道自然,人道自己。
养生是一辈子都要做的事情,而不是到了老年才想到要养生延寿。天地自然的运转规律是自然而然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人的生命道路要自己去走。我们长什么样子,愚笨还是聪明,这种差别是天生的。可是身体的强壮和虚弱,长寿还是短命,这是人为的。
《养性延命录》告诉我们:“形生愚智,天也;强弱寿夭,人也。天道自然,人道自己。夫始而胎气充实,生而乳食有余,长而滋味不足,壮而声色有节者,强而寿;始而胎气虚耗,生而乳食不足,长而滋味有余,壮而声色自放者,弱而夭。”生命从一开始成胎,父母就要注意保养胎气,使之充实,出生以后要母乳和食物充足有余,长大后滋味清淡,壮年阶段声色有节,这样就会强壮而长寿;如果开始就胎气虚弱耗损,出生后乳食不足,长大后喜欢肥甘厚味,壮年时声色放纵,就会身体虚弱而易夭折。
《道机》这本书上也说:人的生命有长有短,这不是天生注定的,而是由于调养身体不谨慎,饮食过量,淫佚无度,违背阴阳之道,神不守舍,精力耗竭,萌生了各种疾病,所以不能走到人生应有的终点。(孙光荣)
(责任编辑:秋彤)
2025-01-05
2025-01-05
2025-01-05
2025-01-04
2025-01-04
2025-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