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之窗
健康科普
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科普
中医养生:七窍通五脏 心气足味觉灵

来源:生命时报 时间:2013-06-14 11:37:36 热度:1250

●北京中医医院治未病中心主任 吴剑坤 ●郭昕

  汉语非常形象,形容一个人快不行了,说“七窍流血”;形容一个人愤怒到极点,说“七窍生烟”。可见“七窍”集中代表着一个人的身体状况。何谓“七窍”?指的是面部的7个孔窍,即两眼、两耳、鼻、口、舌。《黄帝内经》指出,心开窍于舌,肺开窍于鼻,脾开窍于口,肝开窍于目,肾开窍于耳。也就是说,五脏的精气分别通达于七窍,通过观察这7个部位的变化,就能了解相应脏器的状况。
  心开窍于舌。《黄帝内经》说:“心气通于舌,心和则舌能知五味矣。”味觉正常和语言表达有赖于心主血脉和心主神志的功能正常。心气足,则舌色红润、柔软灵活、味觉灵敏、语言流利。心有病变,如心阳气不足,则舌质淡白胖嫩;心阴血不足,则舌红绛、瘦瘪;心火上炎,则舌红、生疮;心血淤阻,则舌质紫暗或有淤斑;心主神志功能异常,则会出现说话费力,吐字不清。
  肺开窍于鼻。《黄帝内经》指出,“肺气通于鼻,肺和则鼻能知香臭矣。”肺主一身之气,掌管呼吸。鼻作为气体出入的通道,与肺直接相连。因此,鼻的通气和嗅觉必须依赖肺气。肺气调和,才能鼻窍通利、嗅觉灵敏,如外感风寒袭肺,则鼻塞流涕,影响嗅觉;肺有燥热,则鼻孔干涩;邪热壅肺,往往有气喘、鼻翼扇动等症状。
  脾开窍于口。《黄帝内经》指出,“脾气通于口,脾和则口能知五谷矣。”可见,饮食口味及食欲全赖于脾的运化功能。脾气健运,则口味正常,食欲旺盛;脾气亏虚,则口淡无味;脾胃湿热,则口中黏腻、嘴里发甜、食欲不振;肝脾不和,则口中泛酸。
  脾开窍于口,其华在唇,因脾为气血生化之源,所以口唇的色泽也是脾运化水谷精微功能的反映。脾的运化功能正常、气血充足时,口唇得养,则唇红润泽;若脾失健运,气血亏虚,唇失所养,则唇色淡白。
  肝开窍于目。《黄帝内经》说:“肝气通于目,肝和则目能辨五色。”肝的经脉与眼睛相连,视力的好坏有赖于肝气的疏泄和肝血的濡养。肝功能正常,则目光有神,视物清楚明亮;肝的阴血不足,目失所养,则两目干涩,视物模糊,甚至夜盲;肝火上炎,则目赤肿痛;肝风内动,则目斜上视。
  肾开窍于耳。《黄帝内经》说:“肾气通于耳,肾和则能闻五音矣。”耳是听觉器官,听觉的灵敏与否,与肾中精气的盈亏有密切关系。肾中精气充盈,髓海得养,则听觉灵敏;肾精亏虚,则脑髓失养,容易出现听力下降、耳鸣甚至耳聋。▲

(责任编辑:秋彤)

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

您是不是忘了说点什么?

0 条评论
最新新闻

殷大奎

于智敏

于福年

俞梦孙

张维波

杨 泽

于树玉

万承奎

陶国枢

产业园地
网站介绍 | 加盟合作 | 免责声明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网上投稿
Copyriht 2011 by www.jkchin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健康之窗网站版权所有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支持协办: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养老健康科技创新分会
投稿邮箱:zgjkzc@sina.com QQ:492974624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许可证编号为: 京ICP备09047049号-1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