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之窗
市场纵览
当前位置:首页 > 产业园地 > 市场纵览
儿童药缺乏凸显市场与管理双重失灵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时间:2013-06-13 18:13:17 热度:883

刘鹏

  20%的儿童病患只有2%的专用药。在市场调节失灵的情况下,相关管理部门应完善相关法律制度,建立相关管理标准,做好儿童专用药研发、生产等的相关研究、引导与管理工作,让儿童病有所医,医有其药。
  中国非处方药物协会常务副会长张承绪日前在“儿童安全用药媒体座谈会”上介绍,目前儿童用药主要存在品种少、规格少、剂型少、标注少等几大问题。在我国3500多种药物制剂品种中,专供儿童使用的仅有60多种,不足2%。儿童用药大多数以成年人药品来替代,减量给药。这样给药致使用药不足或过量的情况时有发生。
  目前中国药品市场上,一方面是儿童病患占病患总数的20%;另一方面却是儿童专用药只占药品品种的2%。很明显,这是一个严重的倒挂。儿童患病后以成人药品减量给药,稍有不慎,即可出现用药不足或者过量,要么不能实现及时治疗的效果,要么过量给药造成严重后果。
  问题在于,既然有20%的儿童病患,对于一些科研机构和药品生产企业来说,这本是一个巨大的市场,何以没有投入和利用?而对于国家、对于相关管理部门来说,儿童是未来,今日是儿童是明日之建设者,他们的健康和用药需求,也是国家发展、社会进步之需求,却何以没有重视?
  很显然,这中间存在着市场调控与宏观调控的双重失灵。一方面,以科研机构、制药厂等为主的市场主体,有追求利润的资本本性和原始冲动,投资和投入力量研发儿童专用药明显成本大,存在风险等。因此,即便儿童病患占到总病患者的20%,市场潜力巨大,但科研与制药等资本主体、市场主体,却没有主动开发与投入的积极性。
  另一方面,市场这只“看不见的调控之手”失灵之后,我们依赖于政府等相关部门的“看得见的手”进行相应引导、调控与安排。但遗憾的是,相关管理者,包括医院、药品管理和国家相关部门,在这方面的反应明显很迟钝。比如并没有出台相关引导和鼓励科研单位和企业研发生产儿童专用药的措施,比如也没有相关资金与政府方面的支持等。
  市场自发调节机制失灵之后,管理者宏观调控功能又没能跟上,以至于儿童专用药出现了缺少的问题。我们需要看到的是,20%的儿童病患只有2%的专用药,这个倒挂是问题,是挑战,但同样是国家与社会发展之需求,是企业等的机遇与机会。特别是,国家相关管理部门,不能全依赖于市场,要充分发挥宏观管理之职能,在市场调节失灵的情况下,完善相关法律制度,建立相关管理标准,不让宏观管理失灵,做好儿童专用药研发、生产等的相关研究、引导与管理工作,让儿童病有所医,医有其药。

(责任编辑:秋彤)

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

您是不是忘了说点什么?

0 条评论
最新新闻

殷大奎

于智敏

于福年

俞梦孙

张维波

杨 泽

于树玉

万承奎

陶国枢

产业园地
网站介绍 | 加盟合作 | 免责声明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网上投稿
Copyriht 2011 by www.jkchin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健康之窗网站版权所有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支持协办: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养老健康科技创新分会
投稿邮箱:zgjkzc@sina.com QQ:492974624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许可证编号为: 京ICP备09047049号-1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