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健康报 时间:2013-06-09 13:34:32 热度:3253
控制胆固醇要“双管齐下”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老年心内科主任医师 叶 平教授
胆固醇主要分为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两种。前者对心血管有保护作用,是“好胆固醇”;后者会附着在血管壁上,一旦过量,就会导致动脉硬化,因而被称为“坏胆固醇”。
血液中的“坏胆固醇”增多时,在血管壁上形成小斑块,逐渐堵塞血管,使血流变慢,引发冠心病和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更危险的是,不稳定的斑块破裂或脱落,会在短时间内堵塞血管,导致急性心肌梗死或脑中风,危及患者生命。
实际上,约70%坏胆固醇是人体自身合成的,而且这种合成是不断进行的。对于橙色风险的冠心病、中风患者,以及刚刚发生过心梗、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众多患者来说,由于他们体内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已经广泛存在,化验单上的箭头仅表示胆固醇水平被短时间内控制住了,但并不代表风险消失。若不持续控制,坏胆固醇持续合成和累积,斑块还会出现,使血管变得脆弱易破。
人体中有1/3的胆固醇来源于饮食,要减少这些胆固醇对心脑血管病的影响,首先就要管好嘴,尽量减少富含胆固醇的饮食摄入;其次要迈开腿,消耗体内血脂和脂肪,减少各种危险因素的影响;还要做到不吸烟,因为吸烟会影响血管内皮功能,让坏胆固醇更容易钻入血管壁下,沉积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良好的生活方式可以更好地防治心脑血管类疾病。极高危和高危心脑血管的病人而言,仅仅依靠控制饮食,并不能完全实现控制胆固醇的目标,还需要依靠药物治疗。(本报记者韩 璐整理)
(责任编辑:秋彤)
2025-04-19
2025-04-18
2025-04-18
2025-04-18
2025-04-18
2025-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