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解放日报 时间:2013-05-21 14:47:14 热度:595
图为利用上海光源所拍摄的老鼠实验模型的大脑血管。图中黑色丝状图案即为粗细不一的脑血管。 (资料照片)
本报讯 (记者 徐瑞哲)别名脑梗或脑溢血的脑中风,治疗窗口很小,只有在发病4.5小时内才可实施“溶栓”,这导致95%的患者无法获得及时有效治疗。昨天,60年来首度在中国内地举办的脑科学最高级别学术会议——国际脑血流与脑代谢论坛来沪,近800位海内外脑专家探索了由干细胞与基因构成的“双管”新疗法,以期救治危重中风病人。
脑中风是一种突发脑血管疾病,包括脑缺血和脑出血。缺血性脑中风后,由于脑血管被阻塞,脑部组织得不到血液供应的氧气和营养,遭到不可逆的破坏。病人若左侧大脑半球缺血,其右侧机体功能便受影响,严重时极有可能完全偏瘫,甚至死亡。我国每年有近200万人发生中风,平均每分钟就有5人发生中风,其中3人死亡。存活者遗留不同程度的残疾,国内此类病患超过700万,其中450万丧失劳动力或生活不能自理。
此次大会共同主席、上海交大Med-X研究院杨国源教授介绍,至今世界范围内尚未有脑中风有效疗法,溶栓治疗是目前唯一的有效手段,但治疗有效期为4个半小时内。错过“黄金抢救期”,如何让中风的脑细胞重获新生呢?疗法一是干细胞疗法。干细胞如同树干分化为枝、叶、花,它们也能自我更新并转化成其它多种类型细胞。杨国源研究团队发现,脑中风后,脑组织坏死,进而萎缩形成空洞,因此必须有新的细胞来弥补和取代坏死的脑细胞,才能使受损的神经功能得以改善和恢复。为此,他们将神经干细胞和血管干细胞这两种不同的干细胞,共同移植到缺血老鼠的脑部。干细胞在脑中可以存活并转化为神经和血管细胞,修补缺损脑组织,重新形成神经血管网络。与此同时,“副产品”也随之产生,即移植的干细胞能不断分泌促进神经和血管重新生长的多种营养因子,也在脑中风治疗中起调养作用。
另一条“输入性管道”是基因治疗,被杨国源称为“引进‘外援’的治疗”,就是将细胞中的关键基因通过各种“载体”,注入体内的靶标器官,用增减关键基因的办法,调节广泛存在的蛋白分子水平。杨国源认为,在脑中风治疗过程中,存进新血管生成是一个重要环节,基因治疗可将有助生成血管的基因 “打入”脑内,这些“外援”迅速在脑内发挥调节作用,增加缺血部位的血液供给,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中风症状,达到治疗效果。
(责任编辑:秋彤)
2024-11-21
2024-11-21
2024-11-21
2024-11-21
2024-11-10
2024-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