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之窗
健康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新闻
新华视点:血荒“顽症”?

来源:新华网 时间:2011-12-16 09:09:48 热度:956

    新华社上海12月15日电(记者仇逸、李亚红、陆文军)血荒年年有,今年更严重。连日来,国内多个省市的血液储备纷纷告急。“血荒”真成“顽症”?“新华视点”记者调查发现,“血荒”既有医疗服务增长导致临床用血量增加的原因,也暴露出公众对义务献血信任度不足,血液筹集机制尚待改进等深层次问题。
    “为血所困”:要手术先“自筹”?
    北京市从7月就出现“季节性缺血”,有患者反映“北京各大医院闹血荒,患者要手术,亲人先献血”。
    在北京某事业单位工作的傅先生近期“为血所困”。他年届八旬的父亲跌伤,好不容易找到北京一家著名三甲医院准备手术,但万万没想到医院竟然“没血”。院方告知,病人手术至少需要使用1200毫升血浆,患者家属需“自筹”。
    傅先生和他的一名亲属分别提供400毫升血液后,还缺400毫升。此时有“高人”指路:血不够可以“买”。一打听,这“血价”高得惊人,每100毫升竟要1500元。
    被“找血”折磨得无可奈何的傅先生说:“真没想到‘血荒’如此严重,三甲大医院尚且如此,其他基层医院可能更加紧张。”
    上海市血液管理办公室的主页上,A型、O型血轻度紧缺的黄色预警一直醒目地滚动着。上海市175家用血医院都在根据预警减少源头支出,但只是缓兵之计。临近年底,各类手术需求囤积,血液供不应求、择期手术需要排队的局面更加严峻。
    我国目前的血液紧缺波及面越来越大,包括历来被认为无偿献血做得很好的城市也出现紧缺。北京市红十字血液中心表示,11月份以来,随着北京市气温骤降,街头献血人数逐渐减少,但临床用血持续增加,血液库存量明显走低。
    根据卫生部数据,近年来国内血站的年供血量以12.6%的速度递增,临床用血中自愿无偿献血比例达到99%。但即便如此,临床用血告急情况依然难以避免,一方面用血需求增长远高于采血量增加;另一方面患者涌向大城市求医也造成了区域性“血荒”矛盾突出。
    献血率缘何走低?
    数据显示,目前我国人口献血率只有8.7‰,低于世界高收入国家的45.4‰和中等收入国家的10.1‰。
    部分城市血液需求增量明显,血液采集“靠天吃饭”。北京90%以上的无偿献血来自街头流动采血点,采集渠道过于单一。截至今年9月底,北京市医疗机构诊疗累计人次达1.15亿人次,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10.48%,临床用血量以每年10%至15%的速度增加,采血的增长态势却遭遇“瓶颈”,供需矛盾凸显。
    献血、用血观念需改进。从有偿到无偿献血,在过渡转型的过程中,无偿献血的理念还未在公民中广泛传播。在我国,无偿献血集中在大学生、军人等群体;加上有献血指标因素,许多单位和个人对献血觉得是完成任务,不会想到主动奉献。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血液科副主任医师陈勤奋介绍说:“和国外择期手术一半以上用血量靠自身输血不同,许多患者会反对‘我都要手术了,还要让我先出血啊?’‘为什么人家能用别人的血,我却不能够用?’其实,自身输血在安全性等方面优势明显。”
    公民普遍存在社会诚信下降的担忧,这种不信任感直接冲击了无偿献血等公益性事业。除了献血影响身体甚至容易感染疾病等错误观念和忧虑,在今年上海进行的一项“不献血十大原因”的千人调查中,“担心血液被牟利”名列第二,凸显出大众对于采供血环节的信任危机。
    记者在采访中还了解到,行业内个别机构的运作存在问题,直接挫伤公众献血积极性。除了全额财政拨款,也有的采供血机构是差额财政拨款,甚至有个别自收自支搞经营。
    上海大学教授邓伟志认为:“采供血机构要加强自身建设,做到运行体制规范化、透明化,坚决保证公益属性。”
    许多市民还对“无偿献血,有偿用血”表示不理解。业内权威人士指出,目前自愿献血最大的激励因素是献血者可以免费用血,这样的制度激励对于大学生和外来人员吸引力很大,但是随着医保覆盖面和报销额的提高,免费用血的激励措施正在逐步失灵;更有无偿献血者反映,免费用血手续繁琐。现在依然缺少措施,可以广泛调动起全民和企事业单位参与献血的积极性。
    缓解“血荒”,回应公众疑虑
    要缓解“血荒”,必须提高献血率和公众献血热情,首要面对的问题就是有效回应公众的疑虑,把本应崇高的献血事业和血液使用情况及相关信息,向社会公众公开透明。
    上海市血液中心主任、世界卫生组织输血合作中心主任朱永明等专家建议,面对“信任危机”,有关部门应发布一些及时、准确和有效的回应信息。长远来看,仍需积极争取社会各界广泛参与、支持无偿献血。
    除了广泛深入宣传发动外,方便和优化献血环境,做好血液“开源”和“节流”,也是破解“血荒”的有效抓手。
    “我们将依靠新技术,延长血液保存时间‘丰季多储存’。”北京市红十字血液中心主任刘江表示,为了延长血液的“保质期”,从去年开始,北京市已经将应用于RH阴性稀有血型保存的超低温冷冻红细胞技术应用于普通血型。这意味着原本只有35天保存期的血液,将能在零下80摄氏度的超低温环境下冷冻储存数年。此外,京沪等地正纷纷开展建立献血网络平台、预约献血等探索。
    陈勤奋认为,解决供需矛盾需“开源节流”,广大医务人员都要具备节约用血的观念,严格临床用血指标,“其实一些时候病人失少量血的风险要远远小于输注异体血的风险。”
    专家建议,血液募集是公益事业,其检验、储存的成本究竟多少,应有更精细化的核算,也应逐步向公众开放查询。同时,逐步改进现行的献血者可以免费用血的激励机制,建立无偿献血长效机制。

(责任编辑:秋彤)

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

您是不是忘了说点什么?

0 条评论
最新新闻

殷大奎

于智敏

于福年

俞梦孙

张维波

杨 泽

于树玉

万承奎

陶国枢

产业园地
网站介绍 | 加盟合作 | 免责声明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网上投稿
Copyriht 2011 by www.jkchin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健康之窗网站版权所有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支持协办: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养老健康科技创新分会
投稿邮箱:zgjkzc@sina.com QQ:492974624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许可证编号为: 京ICP备09047049号-1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