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生命时报 时间:2011-12-13 09:13:32 热度:940
江大红 徐李燕
躺在病床上生命岌岌可危的患者,因为没有足够的血源而无法手术;采集血液的工作人员,因为献血者数量不断刷“新低”而焦急万分。入秋以来,北京、上海、重庆、长春等全国多个城市的血库告急。特别是随着大风降温天气的到来,“血荒”这个涉及生命安危的话题,一次次拨动人们敏感的神经,让今冬比任何时候,都更渴望志愿者的温暖和爱心。
血库告急,连续几月出“新低”
12月3日,北京下起了第一场雪,平日摩肩接踵的王府井变得人流稀松。在王府井新华书店采血点工作的医师郭利新在等待更多的献血者。到晚8点下班时,当天登记献血的有四五十人,最后献血成功的才三十几个。她失望地告诉《生命时报》记者,这是几个月来这里献血人数出现的“新低”。
中国的无偿献血被认为是“靠天吃饭”,天气好坏对献血量多少有直接影响。郭利新对此深有体会,她告诉记者,王府井新华书店采血点算是北京献血量最大的血站之一,一般来说,天气好的时候,每天会有100人左右献血。若碰上下雨、下雪、刮风等恶劣天气,献血人数会骤降到40人左右。五一、国庆节等节假日,因人流量增加,献血人数高的时候能达到每天300人以上。
11月24日,北京市红十字血液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血液中心库存量与理想库存有三四成的缺口,今年采血量有可能比去年下降一成。
上海的情况似乎更糟。12月4日上午10点,南京东路步行街的流动献血车很冷清。记者观察了两小时,上千人从此经过,只有5人驻足观看,没人上车献血。市内的几辆流动采血车上,都已悬挂起血液寻型启示。在上海五角场的流动献血点,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上海血库一年需要4万余袋血,志愿捐献的只有1万袋。医院会动员患者家属、亲戚和朋友献血。但算上这些,也只有2万袋左右。另外的缺口就要靠单位或学校计划献血。据了解,仅10月,上海街头采血量比去年同期减少了25%。
而杭州的临床用血也在进一步紧缩。“我省75%以上的献血来自街头的流动献血车,这种方式很容易受到天气等因素影响。目前,仅杭州市各医疗机构的每天临床用血量就需七百个单位,但街头采血只能满足一半的需求量。”浙江省血液中心吕杭军主任指出。
本报联合搜狐网健康频道进行的调查显示,在千余名投票者中,53.41%的人从来没献过血;37.87%的人一年或者更长时间献一次。由于担心献的血没有帮到真正需要的人,37.33%的人会直接把血献给身边人;26.7%出于献血安全、用途等一系列问题,明确表示不会去献血;6.54%的人表示自己献血是单位或学校的要求,属于不情愿的“被献血”。
缺血危及患者生命
随后,记者从医院了解到,血液短缺已迫使不少手术必须延迟。急诊、血液、心脏等科室专家接受采访时都表示,血液短缺非常严重。“眼看着患者需要做手术,却因为没有血液,只能干着急!”北京安贞医院心脏外科副主任张健群教授告诉记者,他感觉今年一整年“血荒”都没怎么缓解,现在只能先给危重病人安排手术,但这样一来,不排除有些本来病情较轻的患者,因在等待输血的过程中病情加重。
北京朝阳医院急诊科的副主任梅雪对此次血荒有个突出感受:用血限制得越来越严了。他告诉《生命时报》记者,一般来讲,当患者每100毫升血液中血色素的含量低于6克时,就属于贫血,需要输血。但现在一些慢性贫血、血液病、癌症晚期患者只有当血色素低至两三克,甚至危及生命的时候,才可能输上血。在处理急诊大出血病人时,以前有可能给患者一次输800—1000毫升的血量,现在一般只有两三百毫升。“很多时候,我们不得不让患者通过互助献血的方式保证用血量。
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研究所王建祥教授也告诉记者,以前当天提出输血申请,等一两天就行,现在却得等上三四天,甚至更长时间。
(责任编辑:秋彤)
2024-11-24
2024-11-24
2024-11-23
2024-11-23
2024-11-22
2024-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