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之窗
产业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产业园地 > 产业资讯
李希烈:企业参与医械可及性研究责无旁贷

来源:中国医药报 时间:2013-03-13 14:37:27 热度:1489

□ 本报记者  马艳红

  无论在哪个国家,提高医疗服务的可及性都是一个关键而棘手的问题。医疗器械在医疗服务中担当重要角色。然而,医疗器械的可及性问题并没有像药品可及性那样受到重视。“制药行业对药品可及性以及相关问题的研究非常系统;而在医疗器械行业,系统的可及性研究亟待开展。”日前,美敦力大中华区总裁李希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
  企业是主要参与者
  从一名普通的医药代表到企业高管,来自韩国的李希烈已在制药行业工作了20余年。在他看来,与药品相比,社会各界对医疗器械的重视程度仍有待提高。例如,谈到医改问题,人们往往更加关心药品相关制度改革,却很少关注医疗器械相关制度的改革。
  所谓药品可及性,是指人人能够以可负担的价格,安全、实际地获得对症、高质量、在文化习俗上可以接受的药品,并可以方便地获得合理使用该药品的相关信息。只要“人人享有健康”的权利被认可,药品可及性就非常必要。
  “我从制药企业走来。在制药行业,大家对可及性以及相关问题的研究非常深入。然而,医疗器械行业缺少系统的可及性研究。企业责无旁贷地应该参与这项事业。一个可能的模式是,企业贡献出领先的技术和能力、累积的数据和经验,与政府部门、行业组织共同开展可及性研究,相信这会使整个医疗器械行业都获益。”李希烈进一步解释说,“例如,据调查,在北京和上海的医院里,近一半使用心脏起搏器和药物支架的患者来自外地。这些患者之所以为治疗奔波,是因为目前国内医疗服务体系中缺乏高效运作的转诊系统,这给患者造成了很大负担。而跨国医疗器械企业对很多国家的转诊系统有深入的了解与合作,因此可以为政府部门和相关机构提供实践经验,以帮助解决高效转诊系统建设等问题。”
  价格仅仅是一方面
  医药费用是公众最为敏感的问题之一。在一些疾病的诊疗费用中,涉及医疗器械的费用占到很大比例。李希烈认为,医疗器械企业应该关注企业利益与公众利益的重合部分,最快速地把患者需要的产品带到市场上,同时设定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价格。最好的方案是既合理地降低产品价格,也兼顾医疗技术的可及性、公众对医疗技术信息的知晓度等方面。
  李希烈表示,企业在法律允许以及知识产权得到保障的前提下,有义务开放技术平台、提高技术的透明度,从而帮助整个医疗器械行业提高产品的可及性;同时,企业应该帮助医生掌握医疗器械及相关疗法的使用技术,从而使他们更好地服务于患者;并利用各种机会和渠道提高公众对疗法的知晓度等——这些工作对于提高医疗产品的可及性都有重要意义。此外,根据预测,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医疗器械市场。企业可以与政府部门、相关机构合作开展影响中国人健康和寿命的调查研究,从而为医疗器械产业寻找到更好的发展机遇。

(责任编辑:秋彤)

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

您是不是忘了说点什么?

0 条评论
最新新闻

殷大奎

于智敏

于福年

俞梦孙

张维波

杨 泽

于树玉

万承奎

陶国枢

产业园地
网站介绍 | 加盟合作 | 免责声明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网上投稿
Copyriht 2011 by www.jkchin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健康之窗网站版权所有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支持协办: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养老健康科技创新分会、中国老年保健协会银发经济办公室
投稿邮箱:zgjkzc@sina.com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许可证编号为: 京ICP备09047049号-1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