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之窗
市场纵览
当前位置:首页 > 产业园地 > 市场纵览
鱼精蛋白民间价暴涨300倍 多地缺货停心脏手术

来源:中国经济周刊 时间:2011-09-27 15:29:40 热度:1120

患者:“这种药既不难做,又不贵,为什么买不到?”

  医院:“就是因为太便宜了,才买不到。”
  药企:“啊!全国就我们一家在做这种药!”
  相关部门:“药品停产属企业的市场行为,我们将该情况向有关业务单位汇报后,方可给出答复。”
  “这几个病房的患者都是做心脏外科手术的,都因为缺这个药(鱼精蛋白)等着呢,医院都停做手术了,只有紧急抢救的才能做,像我们这样没有生命危险的都得等着。”李阿姨靠坐在病床上,唉声叹气。
  她的手术已经一拖再拖,却仍然遥遥无期。“这要等到什么时候啊?住一天院就要花好几百块钱啊!”李阿姨越来越焦急。
  今年7月底开始,李阿姨就在北京的安贞医院排队,等待做心脏瓣膜置换手术,可万万没有想到,这一等,竟等了近两个月。“医院一直没有药,手术根本安排不了,我们也想了很多办法,都行不通。”李阿姨的儿子曾联系北京市的其他医院,希望能安排手术,但得到的答复都一样:“缺鱼精蛋白,做不了。”
  为了拿到鱼精蛋白,李阿姨的儿子甚至跑回老家——四川成都,托亲戚从医院购买,但同样“一针难求”。
  李阿姨还在等待……
  多个地区心脏手术被迫暂停
  鱼精蛋白,是从鱼类新鲜成熟的精子中提取的一种碱性蛋白质的硫酸盐,是心脏外科手术中的必备药品,且不可替代,一旦缺货,心脏大血管手术都无法开展。
  安贞医院医务处处长、心脏外科专家孔晴宇告诉《中国经济周刊》,由于鱼精蛋白的紧缺,该院绝大多数心脏外科手术都被迫暂停了。“我们医院目前库存的鱼精蛋白只有80支,只够10~20个病人的用量,已保存起来用于急诊抢救,之前安排的择期手术都只能推后。”
  为了获得鱼精蛋白,安贞医院也想了各种办法。“我们在向别的医院‘借’,也建议有能力的患者从外地购买。”北京安贞医院医务处副处长张兰对《中国经济周刊》说,“一个月前,我们就发现市场上买不到鱼精蛋白了,我们仅能保证库存,于是就发出了预警,要求医务处全力以赴找药。”
  安贞医院是北京市心脏病手术最集中的医院之一,往常每个月都会安排300台左右的心脏外科手术,而现在,择期手术都被暂缓。整个8月,安贞医院进行的心脏外科手术只有几十台。
  “为了控制鱼精蛋白的用量,我们医院要求手术使用鱼精蛋白必须经过医务处审批,这算是特殊时期的管制办法吧!”张兰说,鱼精蛋白紧缺并非首次,早在两年前,鱼精蛋白就曾一度紧俏,这几年,该药一直供不应求。
  其实,不只是北京市的医院,从广东到山东,从四川到浙江,最近,全国多个地区都爆发了鱼精蛋白紧缺、心脏外科手术被迫暂停的情况。
  “全国都紧缺,到哪儿都买不到药,别说市内的调配,就是跨省调度都拿不到药。”张兰说,他们也在等待有关部门的调配,希望能尽早解决供应危机。
  9月初,在卫生部的新闻发布会上,有记者问及鱼精蛋白全国紧缺的相关问题,卫生部新闻发言人邓海华表示:“此事应由国家药监局负责,卫生部只负责药品生产的审批和质量安全,价格问题由发改委管理。”
  随后,国家药监局相关负责人公开表示,药品停产属企业的市场行为,待将该情况向有关业务单位汇报后,方可给出答复。
  一时之间,鱼精蛋白面临“没人管”的窘境。
  在我国,药品的管理共有四个部委参与。药品定价由发改委制定标准和监督;卫生部则拟定国家基本药物采购、配送、使用的政策措施;国家药监局负责药品行政监督和技术监督,负责制定药品研制、生产、流通、使用方面的质量管理规范并监督实施;国家医药储备管理的工作则由工信部负责。
  “四个部委参与管理,就会造成衔接和合作上的不畅,出了问题就没有部委能够统筹大局,为此负责,这是制度上的诟病。”卫生部全国合理用药监测系统专家、中国非处方药协会专家孙忠实教授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表示。
  好在事情终于出现了转机,9月12日,为了缓解全国鱼精蛋白紧缺的形势,国家药监局紧急召集相关制药企业开会,要求“全力保障鱼精蛋白的市场供应”。
全国只有一家厂商在生产
  李阿姨了解了鱼精蛋白的基本情况后,很意外,“这种药怎么会紧缺?”
  鱼精蛋白并非“高科技产品”。“它在临床上已经使用了50年,蛋白的提取工艺也并不难。”孙忠实说,“而且主要原料是海鱼,在我国从来不缺。”
  另外,鱼精蛋白的售价非常低廉,并非“高价药”。“鱼精蛋白注射液的价格为一盒5支装11.18元,平均每支才两元多。大概一位病患手术中会使用4~8只,最高花费不足20元。”孙忠实说。
  “既不难,又不贵,为什么还买不到呢?”李阿姨很困惑。
  “就是因为太便宜了,才紧缺。”孙忠实说,由于药价过低,利润空间太小,生产厂家就没有了积极性,所以干脆停产,导致药品供不应求。
  据国家药监局相关负责人透露,目前,国内只有三家企业拥有生产鱼精蛋白的生产批文,分别是上海医药集团旗下的上海第一生化药业有限公司(下称“上海第一生化”)、悦康药业集团旗下的北京凯悦制药有限公司以及多多药业有限公司。其中,只有上海第一生化在持续生产。
  上海第一生化有136项产品,鱼精蛋白对于这家药企来说,实在是微不足道。
  该公司副总经理孙忠达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表示,此前他们并不知道自己是全国唯一的鱼精蛋白生产商,这次“短缺危机”和“全国轰动”都是他们始料未及的。“去年,我们一共生产销售鱼精蛋白120万支,平均一个月向市场投放10万支。今年1—8月,我们只向市场投放了20万支,巨大的落差直接导致市场供应告急。”
  至于投放量减少的原因,据孙忠达介绍,多年来该公司一直向青岛一家供应商采购原料,但从去年下半年起,出于安全监管和降低成本的考虑,开始自己供应原料。另外,2010年版《中国药典》的颁布实施对药品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对原料的标准和生产工艺的要求也要相应提高,根据相关规定,经过3个月的考察期后该药才能批量生产,所以耽误了供应。不过,我们从未停止生产鱼精蛋白。”
  一场轰动全国的鱼精蛋白短缺危机,就这样在不经意间登场。
  孙忠达坦言,仅考虑企业利润的话,生产鱼精蛋白“非常不值”。“我们每月的生产能力是1000万支,但鱼精蛋白一年的全国需求量也不过120万支,所以,在我们企业136项产品中,鱼精蛋白所占比例实在太小,而且市场还在缩小。”另外,鱼精蛋白属“限价产品”,盈利空间非常小。“如果企业只生产鱼精蛋白,肯定是要亏本的,所以要搭配别的效益好的药,才能收支平衡。”
  北京凯悦制药有限公司负责人则向《中国经济周刊》表示,在2007年拿到鱼精蛋白的生产许可后,公司一直没有生产该药品,原因有三,“一是鱼精蛋白是医保目录药品,有最高限价,利润空间太小,甚至不够生产成本和流通成本。其二,鱼精蛋白的原材料是太平洋深海鱼,这种鱼的成熟期在四五月,受自然条件约束和波动的可能性非常大。三是鱼精蛋白的生产工艺比较复杂,是非终端灭菌的无菌产品,对生产过程技术要求很高,生产这种药非常不划算,几乎是没有利润或者入不敷出。”
  为缓解此次波及全国的“紧缺危机”,在国家药监局的要求下,北京凯悦制药有限公司已经启动生产,上海第一生化也开始加班加点提高生产量。
  “我们已经把库存药分批发往最紧缺地区,目前库存仅剩1万余支。”孙忠达介绍说,“本月13日,以新原料制成的第一批9万余支新产品已全部完工,进入到最后21天的产品检验周期,本月底、下月初就将全部投向市场。之后,我们就能恢复每个月8万到9万支的供应量,满足全国市场的需求。”
    “紧缺”背后的博弈
  其实,鱼精蛋白的紧缺绝非偶然。
  早在2007年,国家发改委价格司就曾委托中国价格协会、北京大学医药管理国际研究中心课题组开展专题调研,并形成《廉价短缺药品价格问题调研情况报告》。
  该报告显示,2002年1月—2007年6月,媒体和地方医疗机构报告的疑为短缺的药品合计为286个品种,其中14个品种已经没有经销,此外有6种药品虽有供应,但是靠消化库存维持,生产经营企业缺乏积极性,存在短缺风险。
  课题组给出的解决之道是,一方面要注重解决短缺个案,保障临床供应和用药安全;另一方面要不断改革完善体制机制,从根本上解决廉价药品的生产使用问题。
  2009年底,北京市医药集中采购服务中心也曾在官网上发布通知,专门针对短缺和低价药品进行招标。在这份“短缺药品目录”上可以看到,除了血制品等老面孔外,维C银翘片、去痛片、红霉素等常见普通药品都纷纷上榜,鱼精蛋白和治疗亚硝酸盐中毒的特效药“亚甲蓝”也都赫然在列。
  目录“注解”显示,该目录是由北京市各医院根据2008年临床使用中收集的数据而制定,这些品种在全国也大多属于短缺品种。
  为什么这么多药品面临短缺?为什么短缺多年难以根治?
  据孙忠实介绍,从1992年起,我国开始尝试建立基本药物目录制度。目前,我国共有11500种药物,其中,已有307种属于“基本药物”,2300种属于“医保药物”,这两类药物已经基本覆盖了患者的日常必需。对于这两类药物,国家实行价格管制政策,并已先后27次降低药物价格,以保障患者利益。
  例如,国家对“基本药物”实行招标采购政策,采取报价中标的形式,以保证质量稳定的低价药入选。对于“医保药物”,国家实行最高限价政策,控制药物的价格波动。而对于这两类药物之外的药,主要采取市场定价的方法。
  “可是这几年原材料价格猛涨,人工成本也在上涨,相应的制度却在一味控制药价,不允许市场价上涨,利润空间被逐渐压缩,直至没有利润,甚至变成亏本生意,企业还怎么做?我们也曾申请适度提高价格,但是一直没有回应,违背市场规律的管制是行不通的。”一位药厂的高管人员透露说,很多药厂都存在着低价竞标,但并不生产相应药物的情况。“都是赚个名头,打个广告,等到药物真正短缺的时候,相关部门又紧急召集药厂,要求必须生产,药厂为了应付差事就交一批药,等过了这段时间就停产,短缺又会发生。”
  孙忠实认为,针对鱼精蛋白短缺的情况,相关部门在“头疼医头、脚疼医脚”,并没有起到真正的根治的作用。“其背后的根本原因在于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之间的矛盾和博弈,市场需要不断依供求关系调整价格,但缺乏弹性的现行机制显然已无法满足这个需求,如果还不改变现行的体制,类似的问题肯定还会不断产生,简单的低价政策,只可能遭到企业的抵制和退缩,最终受害的还是广大的病患,这与调低药价的初衷是不相符的。”
  孙忠实建议,卫生部、发改委、药监局和工信部四部委应该成立统一的统筹协调工作组,对目前经常紧缺的临床必需用药进行调查研究,并修改和完善相关的政策,建立长效机制才能避免类似情况的一再发生。
  “首先,应保证供求信息的透明,做到及时的报告和反馈,有关部门应该先于媒体了解相关信息。其次,应及时解决紧急情况,要求厂家增加生产,加强配送。如果这些药供应短缺是因为价格偏低的原因,发改委应考虑调价,保持厂商的生产积极性。有必要时,可以启动政府补贴,以保证厂商的利益,从而保证药品的及时供应。”孙忠实表示。
  9月19日,李阿姨的儿子辗转打听到了购买鱼精蛋白的消息,每支600元,是医院公布价格的300倍。李阿姨的主治医师建议她慎重考虑,怕药品来源不明,有质量问题。但李阿姨很犹豫,因为她不知道还要多久才能等到医院里的正规用药……(记者 李妍)

(责任编辑:秋彤)

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

您是不是忘了说点什么?

0 条评论
最新新闻

殷大奎

于智敏

于福年

俞梦孙

张维波

杨 泽

于树玉

万承奎

陶国枢

产业园地
网站介绍 | 加盟合作 | 免责声明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网上投稿
Copyriht 2011 by www.jkchin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健康之窗网站版权所有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支持协办: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养老健康科技创新分会
投稿邮箱:zgjkzc@sina.com QQ:492974624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许可证编号为: 京ICP备09047049号-1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