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之窗
健康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新闻
代表委员:让中医药服务到百姓身边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时间:2013-03-13 13:40:57 热度:752

本报记者 杨志云

  抓住医改机遇,落实提升工程到位
  “在许多省份,基层中医药的地位和作用并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这是多位委员的共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台港澳交流合作中心原主任王承德委员说,全国仅有22%左右的县级中医院得到基本建设投入,发展明显滞后于同级综合医院。“许多乡镇卫生院的中医科和中药房建不起来,特别是村卫生室这一级,由于政策不到位,资金匮乏,几乎没有提供中医药服务的积极性。”
  河南中医学院基础医学院副院长司富春委员认为,各省市间基层中医药服务有较大差异,“有形式、没内容”现象普遍存在,中医药服务开展率不高。部分乡镇卫生院仅在原有诊室门前多加一个“中医科”牌子,来应付上级要求,多数社区服务站、村卫生所无法提供中医服务。
  “在基层,百姓有个头疼脑热的都愿意看中医。”北京市卫生局局长方来英委员说起带着中华医学会的专家到延庆做义诊的经历,“进了村儿,台子一摆,在城里挤破头的专家门诊没人看了——神经外科专家在那儿没人理,反而是中医诊所门口排大队。”
  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王旭东委员对此也深有感触。作为江苏省“农民健康百村工程”下基层的中医专家之一,他深深体会到中药、针灸、刮痧等“简、便、验、廉”的中医疗法特别受农民欢迎,“乡亲们问得最多的就是:医生,你们明天还来吗?”
  县乡村三级网,中医特色待加强
  司富春委员告诉记者,目前县、乡、村三级中医医疗服务网已初步形成,但由于种种原因,目前基层中医机构特色优势不明显,部分西化严重。一些中医院把主要精力放在基础设施等硬件建设上,中医诊疗方法,特别是传统的特色疗法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中医药治疗的参与率偏低。对此,他建议,一要设置基层中医药发展专项资金,加强医院特色专科发展,减少西化现象;二是在县市中医院和乡镇卫生院设立标准的中医诊室、中医科、中药房,在乡村卫生室专门设立中医诊疗中心。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副院长史大卓委员认为,中医诊疗技术收费价格过低,相似诊疗项目中西医收费差异较大等问题,也是制约基层中医特色疗法发挥的重要原因之一。
  “许多中医医疗服务项目收费标准明显低于医生的劳动价值,以中医推拿按摩为例,医生要在辨证施治的同时,依靠体力完成各种专业手法。但每次治疗10分钟的收费仅为10~20元,而市场上各种保健推拿按摩价格要高出数十倍。这一现状造成越来越多的中医院放弃了简便的中医技术,转而向患者推荐挣钱多的治疗方法。”对此,史大卓委员呼吁尽快科学制定中医常用诊疗技术的收费标准,提高服务价格,才能鼓励基层中医药特色疗法的开展。
  建设县中医院,发挥好龙头作用
  县级中医院是医改的龙头,可以辐射带动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提供中医服务。在如何提升县级中医院服务能力上,史大卓委员提出,除了组织大医院专家定期下基层帮扶外,在有条件的地区,三级中医院与县级中医院可通过远程网络技术形成医疗资源共享的平台,有针对性地开展中医药医疗技术培训和业务指导。
  谈及县级中医院如何在服务中取胜,王旭东委员认为,县级中医院要有“一招儿鲜”,发展特色专科是一条捷径。他举例说,南京市秦淮区中医院以妇科取胜,几乎不开西药,80%~90%的处方都是中药饮片。“县级中医院要避免与西医院搞同质竞争,做到扬长避短,因势利导,靠特色专科吸引患者。”
  在带动乡镇卫生院开展中医药服务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副所长杨金生建议,推广、实施中医药县乡村一体化管理试点,县中医院选派中医师到乡镇坐诊,对卫生院中医科和村卫生室进行业务指导,乡镇卫生院中医药人员定期到县中医院进修;同时开展双向转诊服务,方便农村居民得到及时、安全、有效的中医药服务。
  人才培养是关键,乡医待遇盼提高
  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人才培养是关键。“目前,基层缺乏中医药优秀人才的情况比较严重,中医药人才所占比例普遍偏低。” 司富春委员建议,设立培养农村中医医生专项计划,一方面政府制定政策给予人才扶持,加强基层医院中医药人才引进和培育,加强对社区和乡村医生的中医药知识和技能培训,一方面从专业课程设置、学生招生方面加强乡医培训,建立长期人才引进机制。
  “要充分发挥中医药在基层的作用,就需要培养一支中医类别全科医生队伍。” 全国政协委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人事教育司副司长洪净提出,这只队伍既要兼顾中医理论和临床技能的培养,又要兼顾全科医学理念和公共卫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其临床培训基地也应设立在以中医医疗机构为主的临床培养基地。
  多位委员呼吁国家要尽快出台政策,切实提高乡医的待遇和社会地位。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骨科主任温建民说,在推进医改过程中,一定不要忽视村医这一庞大群体。过去两年,政府破除以药养医机制,在基层实施药品零差价率后,一些地方对村医补偿尚不到位,使得不少村医实际收入受到很大影响。建议国家加大投入落实,改善村医待遇。王旭东委员说:“除了进行中医药理论及技能培训外,最重要的是把工资、编制、养老等问题解决好,这样才能把人留住,确保农村网底不破。”杨金生委员建议,由政府出资对乡医进行统一培训后,经考核合格者,统一纳入乡镇医院编制,提高待遇;地方财政部门应安排一定的资金,补贴乡医养老保障。
  “基层是中医药服务的主阵地,中医药植根于基层,发展于基层,在改变农村缺医少药状况上具有独到的优势。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是满足人民群众就医需求、减轻就医负担、促进医改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司富春委员呼吁各地切实落实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保证中医药基层服务“不掉队”。

(责任编辑:秋彤)

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

您是不是忘了说点什么?

0 条评论
最新新闻

殷大奎

于智敏

于福年

俞梦孙

张维波

杨 泽

于树玉

万承奎

陶国枢

产业园地
网站介绍 | 加盟合作 | 免责声明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网上投稿
Copyriht 2011 by www.jkchin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健康之窗网站版权所有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支持协办: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养老健康科技创新分会
投稿邮箱:zgjkzc@sina.com QQ:492974624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许可证编号为: 京ICP备09047049号-1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