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大众健康之窗 时间:2013-02-26 12:29:16 热度:2791
百川健康科学研究院院长 黄开斌
医疗卫生不是健康服务体系的全部,也独撑不了人类健康的大业;同时,它对人类健康的贡献是相当有限,也满足不了人们对健康日益增长的需求。而中医保健养生事业才真正应是人类健康事业的主导者,但是,由于“医学科学”和“医疗卫生”左倾思想的长期统治以及对生命和健康的绝对主导作用,使得人们对于“中医”和“保健养生”的认识理解和享用相当有限,甚至是错误的。所以,改组中国传统医学(包括上医、中医和下医),构建现代中医的语言和理论体系,把中医引到正确的思想理论上来,促进和完善整个保健养生体系的建立,使其成为健康事业主导者,这也将是大医改中一项艰巨而重要的任务。
1、解构现代中医,重建中医保健养生学科理论体系
近百年来,我们的中医失去了自己的发展方向,受医学科学的影响也站到了抗击疾病的白色战场上,其自身的语言和理论也是面貌全非。这主要是因为中医的优势被西医(生物医学)的强势给遮掩、扭曲了,而中医自身又没能正确地认识到这一点,也被逼着向生物医学科学靠拢,并与之站到同一条抗击疾病的战线上,这也就是所谓的“现代中医”。于是中医大夫脱下了中式长袍马褂,也穿上了西装白大衣,走上了白色战场,当上了一名“白衣战士”,也去奋力杀敌——治病;中医大夫也变成了防病治病的医生,不再去从事自己的“辨证施治”、“调和阴阳”的健康建设工程,且盲目地跟在西医的屁股后面,学着“找病治病”,把“辨证论治”改为了“辩病论治”。这也可以是说,中医不在自己的保健养生行业里唱主角,而非要跑到医疗卫生行业里跑龙套、当小丑,还时不时地被别人指责一番,说你不知科学、杀敌不力,是个“伪科学”份子,继而还时不时地被开除出局,或者被取消职业或治病资格。
其实,中医是指中国传统医学中居中、求和,亦即上医、中医和下医之间的那个中医也。它是中国传统医学的主体,是以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为指导的中立、中和、中庸之医学,且它是以五脏六腑、气血活力、经络传输等为理论基础,以理、法、方、药为原则,以中药为主要调理、调和手段。所以,中医药学本不是什么科学范畴,中医大夫也本来就不是一个能征善战的“治病”勇士,而是一个建设健康、保养健康的能工巧匠。而现代中医也不是一个很合格的能征善战的“白衣战士”,充其量只能算是一种“民兵”或后勤战士。
所以,现代中医也到了该改变自己,清醒自己的时候了。中医不要去追求什么科学不科学,中医就是中庸、中和的儒学或理学;中医应该回到我国的传统文化中去,恢复和重建自己的理论体系和语言要素;中医高等院校也应该率先进行这样的思想和发展方向的变革,成为培养造就“健康建设者”(而不是“疾病诊疗者”)的摇篮。只有这样,中医的发展才有出路。中医有了出路和发展,我们的保健养生行业也就有了希望。因为,中医只要回归到自己的事业上来,致力于人体自身健康能力的保养和促进建设,那么,中医在人类的健康事业中就会扮演好主角,唱响健康的主旋律——保健养生行业。
现在,大家都在大谈特谈保健和养生,各类保健养生机构和产品比比皆是,但是,整个保健养生行业缺乏比较系统的理论作为指导,也缺乏有组织有规划的管理,因此不成规模、不上档次。实际上,“保健”技术理应比“医疗”技术含量和水准更高些,保健师理应是从“医疗师”当中提升出来的,比医疗师高一个级别。可现实让人啼笑皆非,政府对“保健”从业人员的门槛大大降低,且鱼目混杂,因而所产生的保健服务机构很难上层次和规模,当然也就很难让大家接受和信服了。还有“保健品”的研制及市场准入门槛理应比“药品”更加严格和慎重。“药品”是针对疾病的治疗,是允许有一定的毒性和副作用的;而“保健品”是针对健康的保护和促进,绝不允许有任何副作用。可是现实呢?我们的保健品获取批号要比“药品”容易得多。
总之,保健养生行业需要有“健康学”或医学理学(中医学)的理论作指导,如同医疗卫生行业由医学科学(疾病学)作理论指导一样。但目前对于“健康学”的系统化研究还很不够,好在传统中医早已为我们准备了“健康学” 的思想和理论雏形。如果政府再加大投入,优先加快发展和完善中医保健养生理论体系,我相信在一定时期内提升整个保健养生行业的规模和机构水准是完全可以的,并将从根本上扭转医改的困局,给健康事业撑起一根主梁。当然,这是一项繁杂而浩大的工程,只要有政府的大力投入和推进,再加上市场化的一些机制,相信主导人类健康的“保健养生行业”一定会快速发展起来。
2025-01-10
2025-01-10
2025-01-10
2025-01-10
2025-01-10
2025-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