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医药报 时间:2013-02-26 11:55:36 热度:689
本报重庆讯 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儿科副主任胡章雪课题组经过两年多的研究,发现了孕妇胆汁淤积综合征导致新生儿急性肺损伤发病的分子机制,证实了“胆酸诱导肺泡上皮细胞死亡可能是新生儿急性肺损伤的重要原因”,为临床防治新生儿呼吸衰竭,提高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抢救成功率提供了重要的理论论据。近日,相关研究论文发表在美国著名期刊《自由基生物与医学》杂志上,成为第一篇关于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综合征相关新生儿肺损伤的科学实验研究。
胆酸诱导的新生儿肺损伤主要发生于孕妇为中重度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综合征的新生儿,与胎粪吸入综合征、重症感染性新生儿肺炎以及其他诱因所导致的新生儿急性肺损伤具有一些类似的病理生理及临床特征。临床研究中,胡章雪课题组发现,虽然胆酸诱导的新生儿肺损伤,与早产儿因分泌肺表面活性物质不足而导致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在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转归方面有相似之处,但亦有较大的区别。其区别主要表现在:胆酸诱导的新生儿肺损伤既可发生在早产儿,亦可发生于足月儿;呼吸衰竭的程度更重,全身炎症反应更明显;肺表面活性物质替代治疗效果相对较差等。
在仔细分析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综合征相关新生儿肺损伤的临床特征后,课题组提出了胆酸可能通过诱导肺泡上皮细胞凋亡,减少肺表面活性物质的分泌而导致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科学假设。
肺泡主要由Ⅰ型和Ⅱ型上皮细胞构成,Ⅱ型上皮细胞是合成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主要场所,并可将肺表面活性物质储存于板层小体,释放进入肺泡腔,发挥维持肺泡表面张力的生理作用。
研究中,课题组首先体外培养了大鼠的肺泡Ⅱ型上皮细胞,随后在体外观察胆酸的主要成分之一甘氨鹅脱氧胆酸对肺泡Ⅱ型上皮细胞的细胞毒性作用。 实验结果表明:甘氨鹅脱氧胆酸在稍高于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综合征患者平均血清浓度(200μM)时可诱导肺泡Ⅱ型上皮细胞发生依赖于caspase系统的细胞凋亡;而继续增高浓度,达到重症肝内胆汁淤积综合症患者血清浓度(1000μM)时,甘氨鹅脱氧胆酸可以直接诱导细胞坏死,细胞坏死相关的乳酸脱氢酶,ATP等显著增加,坏死细胞数量也明显增加。
实验结果证明,胆酸浓度升高后可对胎肺产生较严重的毒性作用,直接诱导细胞发生凋亡或坏死,从而造成肺泡上皮细胞数量减少和功能丧失。通过研究,确认了胆酸对于肺功能的损伤作用,检测了胆酸处理后的肺泡上皮细胞分泌肺表面活性物质的能力,发现肺表面活性物质的浓度显著减少,说明胆酸可显著损伤新生儿肺的结构和功能。
孕妇发生胆汁淤积时,对孕妇的影响一般不大,患者自觉症状常不严重,治疗方法也较局限。胆汁淤积主要影响胎儿的心肺功能,或者引起早产。虽然一些学者并不主张早期积极干预,胡章雪课题组的研究结果则提示,早期干预和孕期监测胆酸值非常必要。
在研究的基础上,胡章雪课题组认为,目前的治疗手段(机械通气以及肺表面活性物质替代治疗)对于胆酸引起的新生儿肺损伤有一定效果,但仍不能从根本上治疗重症患者。进一步的研究应明确细胞死亡与严重致死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之间的联系,在临床上应考虑细胞治疗(如干细胞)或一氧化氮吸入(抗凋亡作用)在新生儿急性肺损伤中的应用。
(邹争春)
(责任编辑:秋彤)
2024-11-26
2024-11-26
2024-11-26
2024-11-25
2024-11-24
2024-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