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大众健康之窗 时间:2013-02-20 11:42:15 热度:1377
百川健康科学研究院院长 黄开斌
健康长寿是每个人追求的目标,但是在以防病治病为主导的现代医疗卫生事业体制下,这个目标似乎离我们越来越远。据统计,我国现有疾病人数占20%,亚健康人数占75%,而真正意义上健康的人数仅占5%,这是很令人担忧的一组数据。人们总在苦苦寻求健康的金钥匙,以前很多人都把目光放在了生物医学科学上,但其结果却并不理想,甚至事与愿违;当然,也有人早已把目光投向了中医或自然疗法,因为在中医学的宝库里,早已详细地揭示了怎样通过保健养生而达到健康长寿的要诀。
中医保健养生采用的是以人的自身健康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来抵御或痊愈疾病的养护生命的方式或方法。中医是从整体观念出发去研究和认识人体疾病、健康和生命。它将疾病和健康看作一个整体,认为疾病和健康是每个人在不同时间和空间下的两种不同状态,而并不把疾病当作完全独立的敌人;且认为在一定条件下它们之间互相制约、消长和传变,这样就构成了生命的自然演化过程。中医平定疾病的方式讲求的是“扶正祛邪”或“三分治,七分养”,这里所说的养主要就是保健养生的内容,就是建设健康或养足正气,我们要真正战胜疾病还是得依靠我们体内自身的正气,即抗病能力或健康调节能力。可见,中医是在努力的调动和促进自身的健康能力或协调并建立一个和谐的体内环境。这种和谐、平衡的内在环境机制有助于我们机体自身抗病能力的恢复或调动。中医保健强健方式所采用的是草药、针刺、艾灸、推拿、拔罐、刮痧及改变饮食、改变生活习惯、调适心情等方法,它们远比生物医学(西医)用外来的具有很强杀伤力的化学药物或手术去征服疾病要温和得多。
随着我国综合实力的增强,人们对健康的需求日益增大,同时国家也提出了“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目标,致使中医保健养生赢得了三个基本方面的有利条件。第一、由于整个自然环境恶化所导致的病因情况和疾病结构的变化,国民的总体健康状况不容乐观,目前威胁人们健康的所谓文明病(包括各种慢性病、老年病、心血管疾病、脊柱疾病等)已成为人类健康的头号敌人。而这些疾病的致病原因复杂,治疗期限长,多反复,且难以根治。生物医学的医疗卫生手段对于这些慢性疑难病症几乎是束手无策,中医保健养生在此方面已显现出了广阔的发展前景。另外,一些新的传染病在某些国家和地区开始抬头,生物医学科学虽然没有掉以轻心,但也总是“过后的诸葛亮”,只能跟在疾病的后面追追赶赶。所以,要与这些所谓的现代文明病较量和谈判,恐怕还是得由中医保健养生事业来解决其最根本的问题。第二、在和平与发展的大环境下,生产日益发展,经济不断繁荣,人们的生活得到不断的改善;人们的健康需求也日益增长,不仅希望不患病,而且希望健康长寿,“健康需求”必将成为重要的生活目标和基本需求。所以说,现在医学所面临的任务将不仅是治疗疾病,还要担负起为广大人群提供保健养生的重要任务。再就是在这种大环境下,文化也开始多元化发展,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将对中医的发展起着关键性的指导和推动作用,它将使中医重新回到其中立、致中和的建设健康的主要岗位上来;第三、由于现代医疗服务与市场经济相结合,广泛采用新技术和新药物,医疗费用的大幅度增长,造成了“看病贵、看病难”的严峻局面。同时,既在治病,又在致病,已让人们感到恐慌。而中医保健养生事业的兴起和发展壮大必将会缓解这一严峻形式和局面。所以,当今的人们已把目光投向中医的复兴和崛起上。
我们要实现“人人享有卫生保健”这一目标,发展中医保健养生事业的确是关键。而中医保健养生也的确有着很大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中医是根据人体的健康状况和对生命信息的把握及人体阴阳的动态平衡及变化,通过望、闻、问、切四诊,采用“治未病”早期干预的理念与方法,有效地实现了维护健康、防止疾病发展的目的。第二,以辨证论治为主的个体化诊疗模式,实现了阴阳平衡、脏腑和调的以人为本的保健养生目标。第三,强调天人相应,注重人与自然及社会的和谐生存状态为主的健康维护,是当代人类健康追求的方向。第四,具有中草药、针刺、温灸、推拿、刮痧、拔罐和导引等丰富多彩的保健愈病手段和方法,调理中注重人体功能的调节平衡,激发人的抗病能力和康复能力。同时,辨证用药(草)及针灸、推拿等非药物疗法具有效果可靠、毒副作用小等优势。第五,中医简、便、验、廉的保养手段在实现人类健康目标中发挥重要作用,可以很好地缓解当前“看病贵、看病难”的医疗危机,还能有效地解决人们对健康需求不断增加与医疗卫生费用不断增高的矛盾。
总之,中医药学在我国具有五千年中华民族文化的积淀,中医保健养生也经过五千年的实践锤炼,早已形成了独特的保健养生理论与方法体系,自古至今在维护人类健康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然而,由于多种原因导致中国传统医学及中医保健养生这些宝贵的财富没有被广泛的挖掘和应用。因此,全面开展中医养生保健理论和方法的研究,推进中医健康学的发展进程,发挥其优势是建设健康保障体系的重点领域;全面推广、普及和规范中医保健养生理念、方法和技术,使保健强体、调和身心、“治未病”和“保健愈病”等优势得到充分发挥,这对提高国民健康素质和延长预期健康寿命具有重要意义。中医保健养生有着深厚而广泛的民众接受基础,在目前全球性医疗卫生危机的情况下,民众更愿意接受中医的保健养生理念。所以,可以肯定地说,在21世纪中医保健养生事业受重视的程度必将超过西医的医疗卫生事业,并将成为保障人类健康事业的主导产业。这也正是“大医改”要努力去推动和引导的最具市场潜力健康产业。
(责任编辑:秋彤)
2025-05-22
2025-05-22
2025-05-22
2025-05-22
2025-05-22
2025-0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