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之窗
健康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新闻
黄开斌:理解善待疾病 建设促进健康 和谐成就生命

来源:大众健康之窗 时间:2013-02-04 13:38:21 热度:983

百川健康科学研究院院长 黄开斌

  百川研究认为:疾病是一种感觉和症象;健康是一种状态和活力;生命是一种过程和灵性。其中,疾病和健康是一个矛盾的两个方面,他们既相互对立,也是相互依存和相互转化的,换言之,健康和疾病是可以和谐共处、共同进化的。生命其实就是疾病和健康和谐共演的一个过程。也因此,为了我们生命的和谐演进,我们应该用平和的心态去理解善待疾病,努力的去建设促进我们的健康,因为只有和谐才能成就我们生命的演化过程。
  生命是一个复数或复合的系统,尤其是人类的生命更是一个多元集合的、复杂的智慧系统,即他是由无数个细小的生命如细胞、组织器官,以及成千上万的细菌,包括病菌和病毒等生命成员集合组成的巨系统。应该说,这个系统越复杂,越高度集合,他的智慧就越高,生命力也越强。所以,生命的过程是一个充满智慧(包括灵性显现)和活力无限的自我健康或康复过程。当然,期间他们也会自我出现一些不健康或不和谐的音符(感觉不适等)或内乱(内伤疾病或情志疾病),进而又会自我调整平衡或恢复过来。当然,也还会遭受外来的一些不良因素的影响而出现内乱,并表现出症象,也就是所谓外感或外伤疾病。此时,机体的智慧修复系统就会自我启动来修复。这也就是说,生命的过程也充满着疾病和健康交替进行的过程。如此看来,我们每个人的生命就如同一个国家和一个巨型企业的生命一样(自古就有人体是一个小宇宙之说),是一个高度自治或自组织系统,任何外来的病邪攻击和医疗干预等方式对于生命的健康过程都是一种捣烂,甚至是灾难。
  可见,疾病的发生其实就是我们的健康出现问题的一些不悦感觉和症象,也因此,我们防病治病或找病治病其实也就是只在解决健康出现问题的一些表象而已,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西医治表”。因为它并没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防病治病只能治其表。要解决健康的根本问题,必须从健康的本身入手去保养健康和强壮健康(即保健强健而不是防病治病),建设促进健康,亦即应该是更多的去帮助自身平衡机制的恢复或健康能力的培养提升,也就是要从调和平衡健康状态和建设促进健康能力的本身上去解决或处理问题,这也就是“中医治本”的思想。可见,西医治表治的是疾病,中医治本治的是健康。
  疾病的确可恶、可恨,但疾病不能完全都被当作“敌人”而一扫干净,它有时其实是一种不平衡的状态;或只是机体反应出的一种不适或痛苦的感觉;亦或是不和时所表现出来的一种保护性反应或警示信号而已。如果这种反应或警示没有了或者我们没有察觉到,那就是我们的机体就没有了健康监测、预警和保护的能力(即 “心”这个君主不明,是一个昏君)了,那可就不是一件好事。如果把这些反应或感觉全都当成“敌人”, 动辄给以镇压或掩盖起来,那就等于是在发动一场盲目的“战争”,这对机体来说是不和谐的,会留下更大的隐患,也等于是在自杀。所以,生物医学“努力找病,除恶务尽”的做法不是很可取的,因为,它只是在做治标或消除症象而已。即便是以防病和治未病为主也不是可取的,因为它所关注的和所做的一切仍然还只是在“疾病”这个目标上,所以,预防疾病或治未病同样不应作为医学的主导方向。医学的主要方向或目标任务应该是放在“认识健康,建设健康”上,亦即是中医的“无问其病,以平为期”这种安抚疾病、善待疾病、调理平衡、扶正祛邪的建设健康理念,这才是根本。
  另外,除了外感性病症和创伤性疾病,其实所有的慢性疑难疾病都是我们身体内自生的,这也就是身体的健康出现了问题时的一种警示或提示信号,这种信息提醒对自身健康能力的成长也是一种刺激或促进,我们的健康能力也正是依靠疾病的存在而成长起来的。所以,应该说:疾病对于我们的健康还是有贡献的。俗话说:“不干不净,吃了不得病”。也就是说,我们应该时不时给健康能力以刺激提醒或一个对立面,使健康能力得以提升或不断提高警惕。因此常言道:病病怏怏也可以长寿,而反倒是“从来不得病,一得病就要命”,这是因为它没有防备和健康的促进机制。所以,我们要正确的对待“疾病”,不要如此仇恨或盲目的打压攻伐疾病,应该正确“理解疾病”和“善待疾病”,因为,疾病在很大程度上对我们的健康是个有益的对手或敌人,如同下棋一样,只有棋逢对手,才能切磋和提高棋艺。我们的健康能力正是在疾病这个对手的挑战和攻击下得以提高或成长起来的。
  但遗憾的是,我们的生物医学借助强大的医疗手段却强行的、大包大揽的帮我们机体取消了这个对手。这似乎显得生物医学是越来越先进和强大,可是我们的自身健康能力却相对变得越来越弱了。也就是形成了外在的力量很强大,而内在的能力很弱小的“外强中干”的局面。可不是么?你看新医改方案中增加850个亿的投入全都是用来进一步的加强外在的力量(医疗事业),来帮忙替机体去防治疾病或消灭疾病,这虽然可以平衡一下医疗资源分配不公的问题,并暂时缓解一下“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其实只是由国家来承担了而已,还不是国民的钱嘛!),但其最终的结果是在进一步扩大与疾病抗争的力度和战场,或者说是把一些疾病分散到一些中小战场上去剿灭而已。可这对于我们生命的和谐和健康的建设提高又有多大的益处呢?应该这样说:在现代医疗手段越来越强大的情形之下,我们更多的在依赖现代化的医疗照顾,而自身的健康能力则变得越来越懒惰或脆弱了,久而久之也就变得越来越萎缩而颓废不用了。所以,不是什么疾病变得多么的强大和猖獗,而是我们的健康已变得越来越脆弱而不堪一击了。
  再从另一个角度说,“人吃五谷,孰能无病”?生病其实是一个很自然的过程和事情,我们很多人可以拍着胸脯说:“我身体很健康”,但是没人敢肯定地说:“我从来没什么毛病”。还有,别忘了疾病也是一种生命,有些疾病是要与我们相伴终身的,与健康平衡演进;再者,疾病也是完全消灭不尽的,要是医学能治愈或消灭所有的疾病,那我们人类就不存在生、老、病、死了,这样一来,个个都长生不老、不死,那地球怎么承受得起呢!其实,只要机体自我能恢复或维持其平衡就没问题的,我们也应该去依靠和信赖机体自身所拥有的这种健康自愈能力和平衡能力。如果我们老是防病(敌视)治病(对抗),这不是与疾病为善,而是与疾病为敌,这怎么能给生命以和谐之演进环境呢?长此以往,我们的生命健康状况只能是越来越糟,继而出现重大健康问题的几率也就越来越多。所以,我们应该善待已生的疾病,善待疾病也就等于是善待我们的健康和生命,我们的健康和生命正是在这种和谐的环境下才能得以自我恢复或平衡演进的。
  然而不幸的是:生物医学的理论及健康文化知识的普及等都在夸大和宣扬疾病的厉害和可怕,以至于人们对疾病自然而然的产生了恐慌和敌视,于是,把防病治病视作为健康的头等大事也就不足为怪了。其实,疾病并没有什么可怕的,在医学和文化的战略高度上我们应该藐视疾病,只是在医疗临床的具体战术上是应该重视疾病。疾病虽然应该要努力去防治,但处理疾病时也应慎于行事,不可盲动或强行,应顺势利导或以和为贵,否则会适得其反,反损了健康。再说,即便是生了些小病或慢病,就不要太在意它,我们只要努力的去帮助健康、建设健康和促进健康。只要自身的健康能力恢复起来了,那病邪也就会自行消退或消解,身体就会自动恢复其平衡和健康状态,此亦即中国传统医学“扶正祛邪”的理念。如果是生了大病,我们也应遵循中国传统医学“三分治,七分养”的原则,用外来的力量去干预或对抗的方法治其锋芒,去其势,但只能祛其30%,而70%的部分还是要留待靠保健养护的方法去引导自身恢复健康。如果100%的靠外来干预或对抗医疗手段去替机体大包大揽的消灭疾病,其结果是可想而知的。
  可见,无论是有病还是无病,建设健康一定是最主要的中心任务。只要我们不断的去建设健康和促进健康,就能做到防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亦可使已生之疾病自我转归到健康上来,同时还可以使身心更加和谐,精力更加充沛,生命更加精彩而长寿。至于疾病则不用更多的去在意它,以“无问其病,以平为期”的原则去对待它,或采用致中和、中庸的办法去调解或调和它,而并一定非要去对抗或消灭它。只要保养和提升好了自身的健康能力,由自身的健康能力去平抑疾病,或与疾病和谐共处,这也是最佳、最完满的结果。故此,我们未来的医学应该“以健康建设为中心”的思路去考虑问题和解决问题,以帮助机体自身健康能力的提升和各种平衡机制的恢复为目标,而不是像当今医学这样“以疾病为中心”,一味的去努力“找病治病、除恶务尽”的被动抗争模式。
  总之,医学也好,医改也罢,首先都应该全面的了解西医、中医和神医,明确他们各自的服务对象和职责;应该正确的处理好对待疾病、健康和生命的方式和方法。一切都应以健康为本位,即应树立以建设健康和促进健康为中心任务,以防病治病和修心养性为辅助工程的大医学思想和模式,这种大医学的格局就是:西医防病治病卫生﹢中医保健强健养生﹢上医修性炼性厚生=大医学,重建这样的“三医”及“三生”并举的大医学模式和大健康体系就能保障人类健康目标的真正实现。

(责任编辑:秋彤)

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

您是不是忘了说点什么?

0 条评论
最新新闻

殷大奎

于智敏

于福年

俞梦孙

张维波

杨 泽

于树玉

万承奎

陶国枢

产业园地
网站介绍 | 加盟合作 | 免责声明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网上投稿
Copyriht 2011 by www.jkchin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健康之窗网站版权所有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支持协办: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养老健康科技创新分会
投稿邮箱:zgjkzc@sina.com QQ:492974624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许可证编号为: 京ICP备09047049号-1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