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之窗
健康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新闻
2012年度国家科技奖医药卫生成果揽要

来源:中国医药报 时间:2013-01-23 22:48:21 热度:822

□ 本报记者  熊昌彪

  1月18日,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7位科技专家和330个项目获2012年度国家科技奖励。在这些获奖项目中,有40项医药卫生成果。“前列腺癌诊疗体系的创新及其关键技术的应用”、“肿瘤血管生成机制及其在抗血管生成治疗中的应用”、“低纬高原地区天然药物资源野外调查与研究开发”3项成果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中药复杂体系活性成分系统分析方法及其在质量标准中的应用研究等3项成果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肿瘤分子生物治疗新靶位、新策略、新药物的研究和临床应用等26项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修复周围神经缺损的新技术及其应用等7项成果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药物研究成果大部分由企业主导
  这次获奖的医药卫生成果中,包括9项药物研究成果,分别是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项:中药复杂体系活性成分系统分析方法及其在质量标准中的应用研究,小檗碱纠正高血脂的分子机理、化学基础及临床特点。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2项:细胞膜色谱技术及其在中药筛选中的应用,马来酸左旋氨氯地平原料与制剂及产业化应用。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5项:抗关节炎中药制剂质量控制与药效评价方法的创新及产品研发,榄香烯脂质体系列靶向抗癌天然药物产业化技术及其应用,肿瘤分子生物治疗新靶位、新策略、新药物的研究和临床应用,多靶点抗肿瘤药物培美曲塞二钠的研制与应用,增效减毒抗癌新药替吉奥产业化关键技术与应用。这些药学研究成果大部分都由企业担纲参与完成。
  “抗关节炎中药制剂质量控制与药效评价方法的创新及产品研发”主要完成单位为澳门科技大学、湖南正清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香港浸会大学。这是港澳地区学者在中医药研究领域中首次以第一完成人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关节炎是最常见的慢性疾病,仅类风湿性关节炎,全世界人群发病率约0.5%,共有逾3000万患者;中国人群发病率为0.35%,约450万病者。西药治疗往往副作用大,难以长期持续应用,故从中药中研发具抗关节炎药物意义重大。课题组根据中药及其复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等风湿病的临床经验和作用特点,采用中药化学、中药制剂学、中药药理学、分子生物学、制药工程技术等多学科的技术与方法,成功开发了青藤碱抗关节炎系列产品正清风痛宁片剂、缓释剂和注射剂。
  齐鲁制药有限公司主导的“多靶点抗肿瘤药物培美曲塞二钠的研制与应用”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培美曲塞二钠是多靶点抗代谢类抗肿瘤药物,临床用于肺癌等重大疾病的治疗。齐鲁制药公司以全新中间体合成培美曲塞二钠的新工艺,实现了这一重要药物的国产化,还于国内首家完成了该药用于肺癌一线治疗的临床研究。目前,齐鲁制药的培美曲塞二钠在国内市场的占有率为第一,原料药已经在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销售,制剂也向美国、欧盟提交了注册申请。
  山东新时代药业、山东药物研究所、鲁南制药的研究成果“增效减毒抗癌新药替吉奥产业化关键技术与应用”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主要用于治疗晚期胃癌的新药替吉奥,早在2009年3月就由鲁南制药集团自主研发出来,并在国内首家上市。替吉奥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不能切除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胃癌,其主要成分为替加氟和两种生化调节剂吉莫斯特、氧嗪酸钾组成,两种生化调节剂共同发挥作用使患者体内能够得到较高的5-FU(胸苷酸合成酶抑制药)血药浓度,提高了抗癌活性的同时降低了药物的消化道毒性,降低了不良反应。替吉奥在临床的适应症不断拓展,除用于治疗不能切除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胃癌外,已应用于头颈部癌、结直肠癌、非小细胞肺癌、转移性乳腺癌和胰腺癌等癌症的治疗。
  中国医药工业研究总院的“创新药物与制药工艺关键技术及产业化平台”项目此次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企业技术创新工程奖,是全国获奖的5家创新企业之一。该院累计获得国家新药证书273项,先后将2200余项医药成果推广到全国31个省市区。
  医学研究肿瘤相关成果占四成
  医学领域获奖项目中,有12个项目与肿瘤的治疗技术与药物研发有关,占获奖总数的四成。这表明近年来针对癌症的医学探索取得重要进步,也显示国家对肿瘤防治的高度关注和科研导向。在其他重点医学领域也有突破,如在心脑血管疾病、肝病、肺病等领域多项成果获奖。其中“前列腺癌诊疗体系的创新及其关键技术的应用”、“肿瘤血管生成机制及其在抗血管生成治疗中的应用”两项成果获得2012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中国人群肝病谱构建与HBV相关肝病集成防治策略的建立及应用”等多项成果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孙颖浩教授率领其课题组历经二十年,探寻具有中国特色的诊疗方法,完成了“前列腺癌诊疗体系的创新及其关键技术的应用”,课题组通过设立新的指标来进一步判定检测出的“癌”是否真的需要治疗。这一成果不仅构建了前列腺癌血清瘤标-分子病理-影像定位的多层次早期诊断体系,使前列腺癌早期诊断率由5%提高到63%;课题组还根据中国人的体型特点,在前列腺癌根治术上创用了多项关键技术,大大减少术中出血、术后尿失禁等并发症。项目还创立了前列腺癌围手术期危险分层评估体系,用以筛选前列腺癌手术最适合人群,指导术后治疗,为我国前列腺癌临床决策引入新模式;制定了晚期前列腺癌个体化治疗新策略;发现了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形成新机制,为新药开发奠定了基础。
  由第三军医大学卞修武领衔完成的“肿瘤血管生成机制及其在抗血管生成治疗中的作用”,目前相关成果在美、英等国18个实验室和国内38家医疗机构推广应用。肿瘤生长和转移依赖血管生成,抗血管生成是肿瘤治疗新策略。该项研究为抗肿瘤血管生成治疗提供了新的分子靶点,同时开辟了血管生成研究新领域,为抗血管生成治疗提供了全新的细胞靶标。通过研究,项目建立了肿瘤血管生成标志物谱及检测方法,并应用于12100例肿瘤病理辅助诊断。此外,还发现了多种细胞与分子遗传变异,研制出国内首个VEGF ELISA试剂盒,建立了系列检测新方法。
  周围神经缺损是临床常见病征,致残率极高,其修复与功能重建是百余年来困惑临床的难题。十多年来,南通大学顾晓松教授及其团队围绕构建新型神经移植物修复周围神经缺损的新技术展开系列研究。他们成功制备脱细胞同种异体神经移植物,并在国内外率先应用于临床,成功修复周围神经缺损。在此基础上,发明了生物材料制备神经导管并内置纤维支架构建的神经移植物,构建了壳聚糖/聚乙醇酸神经移植物和丝素蛋白神经移植物,并在国内外率先将壳聚糖/聚乙醇酸神经移植物应用于临床,效果优良。至目前为止,技术已在11家医院推广应用。这一成果荣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中医成果重在基础与临床的结合
  “补肾活血理论在治疗帕金森病中的应用”等8项中医研究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成都中医药大学梁繁荣教授组织完成的“经穴效应特异性循证评价及生物学基础研究”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该成果围绕“经穴效应是否存在特异性”这一关键科学问题,运用多学科研究方法,通过文献、临床和基础研究,系统证实了经穴效应存在特异性,深入阐释了其科学内涵。所创新的经穴特异性理论,制定的针灸临床循证治疗方案和研发的针灸临床循证诊疗决策支持系统等,已在国内外广泛推广应用,对提升针灸研究水平,指导针灸临床,提高临床疗效,降低医疗成本,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临床指导价值。
  河南中医学院、江苏省中医院在“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证治规律与疗效评价研究及应用”研究发现,中医药在改善老年肺炎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疗效、缩短病程、防止病情恶化、降低病死率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有关系统评价结果也显示中西医结合治疗肺炎优于单纯西医治疗,提示中医辨证治疗可能更有利于患者的临床痊愈。在生存质量方面,研究结果提示,中医辨证治疗较西医治疗能够更好地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该项研究获得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北京中医药大学田金洲等研究人员在“补肾化痰法治疗阿尔茨海默病及其应用技术”中,在中医平衡理论和辨证施治原则指导下,采用现代生物医学、神经心理学和磁共振结构MRI和功能1H-MRS代谢组学等多种技术,对补肾化痰法用于老年性痴呆(AD)的诊断和治疗的应用工具、立法依据、疗效水平和作用机理等科学问题进行了研究,制定了以症状贡献值为依据的中医证候分型量化标准,并利用这一标准研究发现了AD以肾气亏虚、痰浊蒙窍、瘀阻脑络为主要证候特征,为补肾化痰法提供了立法依据。该项目也获得科技进步二等奖。
  以创新团队形式开展科学研究和科研攻关,已成为我国科技创新的重要方式和途径。为此,国家科技奖励工作进行了改革,2013年首次开展了创新团队奖的评选试点。在这次获奖项目中,值得一提的是,由第二军医大学吴孟超院士、王红阳院士和郭亚军教授领衔的“肝癌临床与基础集成化研究创新团队”是本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创新团队奖的3个获奖团队之一。我们期待今后有更多的医药卫生创新团队获奖。

(责任编辑:秋彤)

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

您是不是忘了说点什么?

0 条评论
最新新闻

殷大奎

于智敏

于福年

俞梦孙

张维波

杨 泽

于树玉

万承奎

陶国枢

产业园地
网站介绍 | 加盟合作 | 免责声明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网上投稿
Copyriht 2011 by www.jkchin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健康之窗网站版权所有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支持协办: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养老健康科技创新分会
投稿邮箱:zgjkzc@sina.com QQ:492974624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许可证编号为: 京ICP备090470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