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医药报 时间:2013-01-09 01:05:30 热度:899
本报讯 我国李斯特菌病的非围产期病例主要发生在住院患者中,极有可能是寄生在肠道中的李斯特菌,在患者机体免疫功能严重受损或肠道黏膜屏障受到破坏时入侵所导致。北京协和医院的李太生、王焕玲、王澎、杨爽等,对该院近13年来收治的38例李斯特菌病进行研究,发现了该病在我国的发病特点。研究论文日前在线发表于世界知名感染杂志《Clinical Infectious Diseases》(临床传染病)上,为李斯特菌临床研究提供了新的线索,引起国际感染界的高度关注。
李斯特菌病是一种由食物污染引发、高病死率的肠道传染病,其致病的罪魁祸首是名叫单核李斯特菌的革兰阳性杆菌。欧美国家以软乳酪、未经巴氏消毒的奶产品和熟食等为高危食物和主要传播媒介,近来也发生了由污染的豆芽、卷心菜和香瓜导致的爆发病例。单核李斯特菌感染后可导致血流感染、脑膜脑炎,孕产妇感染后易引起死产、流产及新生儿严重感染,死亡率高。高危人群主要集中在老、弱、病、残、孕等群体中。美国早在2000年就将其确定为国家法定传染病严密监测。
李斯特菌病在我国并不多见,从1964年~2009年的45年间见诸文献报道的我国非围产期李斯特菌感染病例仅有66例。李太生等对1999年迄今13年来北京协和医院所诊治的38例李斯特菌病病例进行回顾分析后发现,这38例感染者中8例为孕产妇,5例为受母体感染的新生儿,25例为非围产期感染病例。尽管8例孕产妇预后良好,发病以发热、胃肠炎为主,无中枢神经系统受累,但全部出现严重的产科并发症,包括急性新生儿感染5例,死胎2例和先兆流产1例。5例新生儿感染均病情危重,全部发生呼吸窘迫,4例发生血流感染及脑膜炎,3例新生儿评分(APGAR评分)<5分,2例为低体重儿,1例死亡。研究还发现,25例非围产期李斯特菌病中,免疫功能低下人群占到92%;44%的患者是因其他疾病住院治疗期间确诊李斯特菌感染的。
这一研究结果揭示,我国李斯特菌病具有与欧美国家类似的妊娠期感染多、胎儿严重并发症多、免疫受损人群易发、脑膜脑炎几率高、死亡率高等特点。但与欧美国家由共同食源性污染所致、群体聚集爆发流行的发病特点明显不同,我国李斯特菌病有相当一部分病例来自住院患者,而且在时间、季节和病房分布上呈散发特性,无任何聚集爆发迹象,也不支持其感染由共同食源性污染所致。文献报道多达5%的健康宿主大便中可以培养到李斯特菌。因此,李太生等进一步分析认为,这些住院期间确诊的病例,极有可能是寄生在其肠道中的李斯特菌,在患者机体免疫功能严重受损或肠道黏膜屏障受到破坏时入侵,进而经血液播散至全身,从而导致血液感染、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等严重后果。同时也不排除其他未经发现的食物载体被李斯特菌污染后引发感染。
虽然目前李斯特菌病在我国的发病率并不高,但李斯特菌在环境、食品中污染却很常见,应该大力加强公众和医务工作者对此病的认识,对我国李斯特菌病的致病特点、发病机制、高危食物及传播途径开展前瞻性研究尤为重要。李太生等建议,临床医生要在患者的临床表现不能排除李斯特菌感染的情况下,依常规留取相应病原学检测后,经验性选择青霉素类药物治疗以求很好地覆盖李斯特菌,尤其是免疫功能受损人群的急性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妊娠期伴有发热的急性胃肠炎;呼吁老百姓特别是妊娠妇女和免疫功能低下人群对食品安全要尤为重视;建议政府相关监管部门、疾控人员和食品生产厂家要加强联合协作,做好食品安全的监管,制定和实施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减少李斯特菌病的发生。(段文利)
(责任编辑:秋彤)
2025-01-17
2025-01-16
2025-01-15
2025-01-13
2025-01-11
2025-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