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之窗
健康科普
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科普
博士论文称六味地黄丸重金属超标 专家:结论草率

来源:中国广播网 时间:2012-11-18 19:12:48 热度:897

  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六味地黄丸,是老百姓平时非常熟悉的中成药,在大家的印象里,它一直凭借价格平实,功效显著赢得赞誉。然而,昨天有微博爆料称,这剂良方因为重金属超标可能对服用者的健康有负面影响。此番质疑,来自于广东中医药大学迟玉广博士等人发表的一篇研究报告。
  有网友近日在微博上爆料说,广东中医药大学迟玉广博士等人于2011年在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杂志上发表了题为《六味地黄丸中四种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分析及其健康风险评价》的研究报告。
  报告显示,在对辽宁、安徽、湖南、广东和河南等五个不同产地的六味地黄丸中四种重金属元素含量进行检测后发现,国内部分产地的六味地黄丸中,存在铅、镉和铜元素不同程度的超标问题,人体服用后可能产生健康风险。
  报告显示河南产的六味地黄丸中镉元素含量稍高于国家标准,其他均符合国标。而辽宁和安徽产的六味地黄丸中铜含量有较严重的超标,分别是国标的2.5和3.4倍。中科院药物研究所质量控制中心主任梅雪峰告诉记者,重金属累积对人体副作用巨大。
  梅雪峰:重金属的含量如果超标的话,对于人的毒害性其实是很大的,吸收了以后可能会和神经中枢里面的一些蛋白作用导致神经瘫痪,所以各个国家药品研发当中对于重金属含量的要求、标准都非常高,这个百万分之一,千万分之一甚至亿万分之一的含量,体现了重金属含量在这个药品当中的重要性。
  据了解,六味地黄丸的配方源自宋代,由地黄、山药、丹皮等六味药组成,对滋阴补肾有良效。对于突然传出含有重金属,究竟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中药行业内部人士也表达了不同观点。
  内部人士:咱们中医的制作是膏或者丸这个制作方法,有的时候可能是制作工艺当中容易参杂重金属。
  内部人士:以前有这种类似的问题,中药还等于是农产品嘛,这个问题该怎么解决,这个有种植的问题,有加工问题,有包装运输所有的环节,都要去找原因,当然种植方面可能是个很容易污染的问题。
  截止目前,记者没有联系上相关企业给予评论。有关药品是否被污染的问题也没有得到厂家的回应。梅雪峰也提醒广大消费者,仅凭一篇研究报告,就断定某种药物有害金属含量超标未免过于草率。
  梅雪峰:单凭一篇博士论文不能够下这个结论,你比如说他的监测方法是不是有把握,或者他的研究手段对不对,采用的试剂等等这些因素都会造成对于结果的误判,仅凭一个博士生论文就来论定这个事情,风险是非常大的。
  今年3月和10月,香港卫生署两次查出内地产中成药重金属超标。据统计,近三年,香港共发生15宗中成药重金属超标事件。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向记者呼吁,相关部门应该更加严格的把控中成药的安全检测,这样才能让百姓吃上放心药。
  业内人士:质监局、药监局管理方面给出合格的商品我们就可以放心的使用,这个东西也是这个博士生他在实验室里面才能检测出来,我们一般老百姓检测不出来,希望有更多的产品都要经过严格的质量控制、质量检验,保证大家能够吃到放心的药、安心的药。
  目前,A股上市公司中生产六味地黄丸的知名企业有10家左右。其中,同仁堂佛慈制药、九芝堂六味地黄丸占主营收入比重较高。
  针面对媒体询问六"味地黄丸是否存在重金属安全风险",佛慈制药证券部工作人员表示,他们的六味地黄丸都经过药监局检测,铅含量也在检测范围内,各项指标正常。另外几家生产六味地黄丸的企业中,九芝堂办公室人员告知相关负责人不方便接受采访;广药白云山也没有回复采访要求。
  业内分析人士指出,这次六味地黄丸被爆出重金属含量存在健康风险,可能导致消费者转向其它药物,相关公司六味地黄丸销售存在下滑风险。海通证券北京分公司业务部总经理夏立军认为,对于中医药题材的板块,负面影响肯定存在。但由于中药自身的特点,市场短期内不会出现大幅波动。
  夏立军:这种影响肯定是存在的。前几年奶粉事件曝光之后,相关一些上市公司二级市场当中股价都是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回落,整个中药行业来看,各种药物的配方比较复杂,而且某些鉴定手段或者鉴定标准和西药大相径庭。毕竟整个中药标准目前还是局限在国内,国外还没有统一对于中药行业规范的要求,从这个层面来看,一些上市公司如果对于药物的配方能够自圆其说的话,二级市场对于整个中药板块的负面影响我觉得在短期之内不会很大。(记者张闻 陈亮)

(责任编辑:秋彤)

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

您是不是忘了说点什么?

0 条评论
最新新闻

殷大奎

于智敏

于福年

俞梦孙

张维波

杨 泽

于树玉

万承奎

陶国枢

产业园地
网站介绍 | 加盟合作 | 免责声明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网上投稿
Copyriht 2011 by www.jkchin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健康之窗网站版权所有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支持协办: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养老健康科技创新分会
投稿邮箱:zgjkzc@sina.com QQ:492974624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许可证编号为: 京ICP备09047049号-1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