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之窗
健康科普
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科普
心血管疾病内服膏滋的思路和方法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时间:2012-11-08 14:43:48 热度:917

南京中医药大学江阴附属医院 顾国龙

  心血管疾病在临床上常归属眩晕、头痛、心悸、胸痹、中风等范畴,病因病机复杂。传统认为与禀赋不足、年老体衰以及饮食、情志、劳逸失调等有关,为脏腑气机失调、气血阴阳失衡。由于其病程较长,因此又有久病多虚、久病及肾、久病入络、久病致郁、久郁生痰等学说。膏滋药的辨证要点可在总的指导原则下从“风”、“火”、“痰”、“气”、“血”、“瘀”、“虚”中立法找寻并加减。
  辨证要点   脏腑虚损为本,阴阳失衡为标,瘀热滞络为果。
  用药  内服处方膏滋常用药如黄芪、地黄、赤芍、川芎、当归、地骨皮、构杞子、地龙、葛根、参三七、红景天、绞股兰、山茱萸、仙灵脾等。并可根据临床的倾向性情况作加减调整。
  数量、剂量和总量   药味数量:一般在20~50种左右,一料膏方的常用剂量约相当于汤剂20~40剂。
  基质和矫味剂  传统胶类作为基质和矫味剂,性质较为滞腻,当今已经不再全部适合。食用明胶、淀粉、木糖醇、元贞糖等其他基质、充填物和矫味剂已被采用认可。
  启示  膏方的涵义不再是单纯的补药,而是已经演变成促进人体机能的调整。
  内服处方膏方用于心血管病,在适度强身的同时对控制高血压、改善血脂紊乱、减轻或延缓心血管病的合并症等危险因素是可行的。心血管疾病瘀热夹杂,使心血管疾病治疗和防治艰难。对心血管疾病,“见痰休治痰,见血休治血”的理论,于膏方处方有指导意义,即心血管疾病的防重于治,要立足于阻断于瘀症、瘀热之前,亦寓“既病防变”。
  注意    内涵有所变化。倾向于清、调、平、和。山楂、蒲黄、黄芩、黄连、大黄等药物的应用已经十分普遍。重金属含量超标、容易污染、容易变质、毒性大、有致畸等存在安全性争议的药物以及一些昂贵药物、特殊药物、“鞭”类药等已倾向淡出膏方。

(责任编辑:秋彤)

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

您是不是忘了说点什么?

0 条评论
最新新闻

殷大奎

于智敏

于福年

俞梦孙

张维波

杨 泽

于树玉

万承奎

陶国枢

产业园地
网站介绍 | 加盟合作 | 免责声明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网上投稿
Copyriht 2011 by www.jkchin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健康之窗网站版权所有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支持协办: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养老健康科技创新分会
投稿邮箱:zgjkzc@sina.com QQ:492974624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许可证编号为: 京ICP备09047049号-1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