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时间:2012-11-05 15:48:20 热度:1068
本报记者 黄心 通讯员 王红专
郑州市中医院勇挑中医传承重担,积极创新探索,深化医疗改革,在国内率先开创三甲医院与乡镇卫生院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联合开展“专病协作组”、中医专家与基层医生结成“师带徒”关系等长效合作平台,让中医国粹在基层遍开惠民之花,让医改国策在城乡盛结惠民之果。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精神,郑州市委、市政府把“中医中药进农村进社区”列为2012年为民办理十大实事之一,以全面提高农村乡镇卫生院、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药服务能力,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使广大人民群众在基层医疗机构就能享受到“简、便、廉、验”的中医药服务,得到新医改政策给百姓带来的实惠。
郑州市中医院作为三级甲等中医院,承担全市中医中药进农村进社区培训任务。至今年8月底,为全市96所乡镇卫生院、7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54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培训1名中医师、1名中药师的带教阶段性工作已圆满结束,共计330名学员在该院顺利完成了实践培训,使郑州市中医中药进农村进社区培训活动实现了“春色满园”。为真正把政府为民办的实事做好,把惠及老百姓的好事做实奠定了基础。
以乡医需求为导向 辨证施教
郑州中医院院长刘宝琴介绍,作为全市2012年为民办理的十大实事之一,中医中药进农村进社区活动的初衷,就是为了进一步提高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让百姓享受到医改带来的实惠。市政府加强基层中医科、中药房建设,配备中医药设备,解决中医科、中药房未设立或面积狭小和中医特色诊疗设备缺乏或老化等硬件问题。医院则通过培训中医药人才,解决中医药人才匮乏、中医药特色优势逐渐淡化、中医药特色诊疗技术失传的现状等软件缺失,两者合力,逐步完善全市中医药发展的基础条件,更好地为广大基层群众提供方法简单、操作方便、价格低廉、效果良好的中医药服务。
郑州市中医院为培训好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基层医生,求得实效,建立了“领导抓专家、专家带学员”的培训运行体制,深入开展“导师带徒、骨干授课”的教学形式。遴选优秀带教队伍,安排脑病科、急诊科、儿科、肺病科等科室共15位专家授课。
医院成立了领导小组,下设实践带教组、实践外辅导组、考勤考核组、后勤保障组。出台了包括“师带徒”、“专病协作组”在内的9个配套方案和4个规章制度,并根据学员个人技术需求和兴趣,合理安排分科轮转,轮转科室时间由学员根据个人实际自由掌握。
以学员需求为导向,根据学员需要什么来决定教授什么,为及时了解学员在培训中的实时动态及思想反馈,医院科教科还特别发放1000多份调查问卷,并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归纳,不断更新培训细节,为学员构建一个高效的交流学习平台。
医院还创新培训模式及时把各科室总结出来的中医药专业理论知识和实用知识,以短消息的形式每日发送给学员,把中医知识学习化繁为简,让中医药技术听得懂、看得见、摸得着,使培训收到实实在在的效果。
为让学员安心学习,郑州市中医院竭力为学员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条件。免收学费外,医院还在附近宾馆免费为学员安排了舒适的住宿,免费提供一日三餐等温馨周到的服务。
医院的培训让基层医生收获了知识,也加强基层中医药能力。来自高新区科学大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孙大夫,怀孕8个多月仍坚持学习;中原西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王红红,家中有年迈的老人和幼小的孩子,可她从未缺过一次课;巩义县孝义街道卫生服务站的张玉红,平时在医院跟随老师学习,周六周日坚持回单位接诊病人,运用所学服务群众。
荥阳市刘河卫生院王高峰说,医院安排他们到门诊、病房轮转学习,带教老师耐心讲解,专家进行培训讲座,让大家学到了许多宝贵的中医临床知识和技术。
医院巧与基层“结亲” 务求长效
中医“望闻问切”简便易行,中药适应症广、医疗成本低,易推广应用,无论在农村还是社区都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初期的培训完成后,郑州市中医院为建立长效机制,还创造性地推出了“师带徒”、“专病协作组”方案,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结亲”,务求长效。
8月23日下午,在郑州市中医中药进农村进社区培训工作总结会上,来自中原制药厂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刘俊涛,迫不及待地在“师带徒”和“专病协作组”两份协议上郑重地签上自己的名字。刘俊涛的喜悦和收获得益于郑州市开展的“中医中药进农村进社区”活动,得益于郑州市中医院推出的“师带徒”、“专病协作组”的创新举措。
让专家与农村和社区医生结为“师徒”,从而搭建起长效交流沟通平台,持续提升基层医生医疗技术水平,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中医服务能力,满足百姓中医医疗需求。
刘宝琴介绍,大力宣传弘扬中医药文化,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提高百姓健康水平,是中医院的社会责任。培训活动结束后医院将加强“专病协作组”、“师带徒”活动的实施力度。并将以此为契机搭建长效平台,真正把政府为民办的实事做好,把惠及老百姓的好事做实,使广大群众真正受益中医的“简、便、廉、验”。对于330名学员来说,与以往不同,这次培训不在于形式,而在于内涵,在于持续提升他们的素质,从而真正激发了他们学习中医技能的积极性。
如何让学员在最短时间内掌握更多中医特色技术,并建立长效机制,打造中医骨干长期培养之路,对于郑州市中医院新一届领导班子来说,是摆在面前值得深思的难题。
培训结束后,医院决定为学员按专业进行“一帮一”组对,要求专家今后继续为学员答疑解惑。同时,“师带徒”方案也日臻成熟,付诸实践。今后,学员们可随时向带教老师咨询和请教,也可将患者送到医院会诊。带教老师也可通过电话、书信、会诊等多种方式向学员提供医学新信息和业务指导。目前学员和专家已结成105对师徒关系。
“大医精诚,厚德济生”是中医的灵魂。“既然学员需要,百姓需要,那么我们必当倾囊相授,毫无保留。”医院主任中医师,脾胃肝病科学科带头人白广欧说。此次培训与学员建立了长期联系,今后这些基层医疗机构的患者们也能根据需要随时接受专家会诊服务。
医院脑病科、心病科和儿科作为国家级重点专科,医院先行进行试点,分别建立“专病协作组”,与98家基层医疗机构建立紧密关系,为长期持续开展农村、社区中医师、中药师培训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实践培训铺就了学员成才之路,使他们不断提高技术水平,最终带来队伍素质的整体提高。带徒授课主任中医师张勇表示,这次规范化培训是促进基层医学人才成长的有效手段,同时也是提升医师临床技术能力和水平的重要途径。
“以往的培训都是‘飞鸽牌’的,培训完就走。而我们这次培训是‘永久’牌的,一包到底。”刘宝琴说,“要想培养中医人才,发展好中医,就要学会两条腿走路,学习好基础医学知识,再通过‘师带徒’的方式培养名中医。”
中医国粹落地生根 惠及民众
“乡医”和“片医”是老百姓家门口的医生,对基层医生的规范化培训,可以提高他们使用中医药的服务能力。由于中医药具有临床疗效确切、预防保健作用独特、治疗方式灵活、费用比较低廉的特点,百姓一定会受益。
刘俊涛介绍,在他们社区,60%的患者都是幼儿,这次培训让他见识到了中医小儿非药物疗法的方便和经济,也学习到了更专业的小儿护理手段。学习期间,他除了跟着老师查房、问诊,了解患者情况,翻阅病历,看书学习,每天晚上都要在病房待到近11点。短短一个月的培训,他收获满满,回去后,他将在社区卫生站筹建中医儿科。
郑州市中医院儿科主任王晓燕说:“小儿害怕打针吃药,而中医可通过中药直肠滴入、推拿按摩、膏药贴敷等方法解决这一难题,且疗效好、副作用小,基层群众怎么会不欢迎呢!”
推拿科带教老师康献勇则强调,廉,是中医的优势。中医的针灸按摩、院内制剂等在临床的普遍应用,既保证了疗效,也使医疗费用大幅下降,老百姓花很少的钱或不花钱,就可以防治疾病。
正因如此,市中医院对此次培训不遗余力,希望借助这项活动,让基层医生掌握中医药理论和方法,有效开展农村、社区中医药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和常见病多发病的中医药诊疗服务,逐步建立起能够满足基层中医药服务需求的优秀中医药队伍。
刘宝琴表示,中医、中药作为祖国医学中的瑰宝,以其悠久的历史、科学的理论、独特的方法、良好的疗效、低廉的价格越来越多的受到重视。此次培训不单单是一项服务基层、服务农村的简单工作,而是把中医药事业走向基层百姓,惠及基层百姓的工作带上了健康发展的快车道。
传承岐黄特色绝技 满园春意
郑州市中医院秉承“崇古纳新,厚德精医”院训。发扬中医优势,突出专科特色,使独具中医特色的飞针、点穴、火功疗法等传统技术得到传承、创新,拓宽了中医的生存与发展空间。
该院中医诊疗技术项目有60多项,脑梗死、眩晕、冠心病、心绞痛、高血压、心律失常、支气管炎、急性扁桃体炎、慢性肾功能不全、类风湿性关节炎、糖尿病、上消化道溃疡、先兆流产、功能性子宫出血等45个病种已被纳入中医治疗优势病种。
刘宝琴说,中医不仅是医疗行为,还有着预防、康复、养生、保健等广泛的功能,越是社会发展进步,亚健康、治未病将越来越被重视。要在服务人民健康中,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不断学习现代医疗技术,提升医疗保健水平,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防治结合终生健康管理医疗保健模式,不以过高医疗成本为代价,为百姓排忧解难,使更多的百姓受益。
中医药建设重在基层、根在基层。省市有关领导对医院创新培训形式,改变培训模式,建立长效机制给予高度关注和期望。
郑州市卫生局局长顾建钦介绍,郑州市中医药工作今后要实现“四个转变”,即:实现由送设备送设施到送专家送技术的转变,实现由高端中医人才培养到适宜技术人才培养的转变,实现由单一上级医院支持到全面系统帮扶的转变,实现由重治疗重急症到传播中医健康知识的转变。
河南省卫生厅副厅长、省中医管理局局长张重刚指出,基层中医药人才培养关系到全省中医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是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保健康、惠民生的重要举措。希望继续大胆创新,积极探索,为全省中医药事业发展提供好经验、好方法。
中医扎根基层任重而道远。刘宝琴表示,该院将继续开拓创新、务实重干,以弘扬中医“国粹”为己任,继续努力把政府的事做实把百姓的事做好。
(责任编辑:秋彤)
2025-01-09
2025-01-09
2024-12-25
2024-12-16
2024-12-16
2024-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