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之窗
市场纵览
当前位置:首页 > 产业园地 > 市场纵览
借力跨国药企本土企业致力于仿制药质量提升

来源:中国医药报 时间:2012-11-05 12:39:49 热度:1072

□ 本报记者  张  旭

  编者按:
  自上世纪80年代跨国制药企业进入中国市场以来,我国医药行业发生了极大变化。在早期,跨国药企给本土企业带来的多是新的营销理念和营销方式,并为本土企业培养了大批营销人才,西安杨森因此一度被誉为医药产业的“黄埔军校”。如今,跨国药企的引领作用正在逐步扩大,一些质量总监从跨国药企向本土企业流动,“海归”研发人才紧跟全球前沿技术,环保认证、职业健康认证越来越普遍……这种跟随与行业发展水平及跨国企业战略变化息息相关。一方面,跨国企业从早期的产品进入已发展到研发、生产等全方位进入,并逐步从高端市场走向基层;另一方面,双方竞争已从国内延伸到全球,为了适应全球市场的准入要求,本土企业需要做更多工作,而给中国制药行业带来“鲶鱼效应”的跨国药企则再次成为了引领者。即日起,本版每周一将从质量、研发、职业健康、环保、社会责任等方面,全方位报道和解读双方在不断的倡导与跟随、探索与学习、竞争与合作中的碰撞和进步。
  3个多月前,一位业内资深专家到浙江海正调研时发现,该公司质量总监曾任职于某跨国药企高级质量管理岗位,这样的情形他已经发现好几次了“以前都是营销管理人员从跨国药企向本土企业流动,现在质量管理人员的这种流动越来越多。这说明,国内企业对质量管理越来越重视,也越来越注重学习国际先进的质量管理方式。”他说,“本土企业从营销至上到质量至上,是一个可喜的进步。”
  近年来,仿制药无论在国际市场还是中国本土市场,都取得了迅猛的发展。根据IMS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2015年全球药品市场增长中,仿制药将有500亿美元的贡献。过去5年,其增长率高于全球药品增长率约4~8个百分点。
  有业内专家指出,中国是仿制药大国,但本土仿制药质量却并不乐观。而跨国制药企业近年来对仿制药市场的重视以及深度介入,将对中国仿制药质量的提升起到积极作用。
  深度合作  生产高品质药品
  不久前,礼来与南通联亚药业有限公司(下称“联亚药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在原有风险投资的基础上再增资2000万美元。记者获悉,联亚药业将在未来几年内在其南通基地新建生产平台,以支持礼来品牌仿制药并增加其生产能力,而礼来将提供技术支持。
  大约一个月前,先声默沙东(上海)药业有限公司和海正辉瑞制药有限公司两家“混血儿”合资公司先后亮相,其“母公司”——默沙东公司和中国先声药业集团,以及浙江海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和辉瑞公司不约而同地表示,成立合资公司的目的是研发、生产和销售高质量的品牌仿制药。
  诺华疫苗大中华区及天元生物药业总经理丁伟波告诉记者,与诺华合资后,浙江天元生物制药有限公司的产品质量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在硬件方面,生产环境得到了改善,以前是低洁净级别的区域升级到高洁净级别;在软件方面也进行了改进,如物资转运要用封闭的专用转运车封签转运,且QA(质量保证部门)要加签,转运后QA要拆封。这些细节改进对于质量保证非常重要。合资后,在对天元流感疫苗生产的改造中,公司严格执行过程控制,增加了很多中间控制点,仅微生物限制监控点就从2个增加为7个,质量控制人员人数也大大增加,占总人数的13%~15%,当然,成本增加也不可避免。那么,为什么还要这么做?“这样可以做得更细致,更好地保证产品质量。”丁伟波说,合资后,天元的员工在质量管理理念上已达成共识,那就是——最重要的是质量,这种质量意识应贯穿到日常工作行为的细节当中。
  跨国企业通过提升与其合作企业的产品质量,也有助于本土企业将产品推向国际市场。辉瑞中国总经理吴晓滨博士坦言,中国本土企业如果仅凭一己之力开拓国际市场,将在产品质量、准入、渠道、商保等方面遭遇诸多挑战,而依托跨国巨头的成熟渠道和丰富经验,中国仿制药开拓国际市场的道路将会顺畅得多。
  积极推动  关注一致性评价
  近年来,诸多跨国制药企业在全球积极倡导仿制药与原研药的一致性评价,而这一点,也与我国药品监管要求合拍,将对中国仿制药质量提升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武汉药学会医院药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杜光举了一个例子,恩替卡韦主要用于慢性成人乙肝的治疗。原研药(博路定)为薄膜衣片,而最早于2010年上市的3种仿制药均为分散片。一项研究显示,恩替卡韦原研药与仿制药在原料药(晶型、稳定性)和制剂(辅料、制备工艺)等方面存在差异,从而导致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面可能有所不同。杜光认为,目前国内仿制药只须具备与原研药的生物等效结果即可获批上市,临床疗效并未被要求。虽然国内已有文献报告了恩替卡韦仿制药相关研究,证实其与原研药具有生物等效,但由于药物原料、化学结构等方面的差异,在机体内的消化、吸收、代谢、排泄等过程就不可能完全一致,因此临床疗效上一定会有差异,且生物等效研究结果仅限于少数健康志愿受试人群,缺乏足够证据证明两者临床等效。
  中国有句俗话叫“药方抄三遍吃死人”,一家跨国药企的相关人员告诉记者,仿制药恰似“抄方”,被仿制药正是“原方”。对仿制药进行一致性评价,通俗地讲,就是拿仿制药与被仿制药进行比对与评价。这与“抄方”比对“原方”的道理是相通的,但其科学含量更高,方法更复杂,工作更艰巨。国家启动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工作,不是为了评价而评价,而是要求仿制药达到与被仿制药的“一致性”:不仅化学等效,而且生物等效,临床等效。换言之,就是让仿制药担当起“替代”原创药的责任和义务,而不允许貌合神离的“替身”招摇过市。“一致性评价的目的,就是要‘替代’不要‘替身’;保留‘有效的合格药’,剔除‘合格的无效药’。”
  在推广一致性评价的同时,中国仿制药的标准也会逐步提升。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药品研制开发行业委员会(RDPAC)执行总裁卓永清介绍说,不同国家对药品注册的技术要求和形式不尽相同,不但不利于患者用药安全和有效,亦不利于国际贸易及技术交流,同时还造成生产和科研部门人力、物力的浪费。“过去几年来,在中国的药品审批过程中,一些技术标准已接近ICH(人用药物注册技术要求国际协调会)的要求。”卓永清说,ICH是欧盟、美、日三方政府药品注册部门和药品生产研发部门共同协商成立的,遵循从患者利益出发的原则,尊重科学技术的规律,通过协商对话使三方对药品注册的技术要求取得了共识,制定出质量、安全性和有效性共同技术文件,并已在三方的药品审评中得到应用。
  “中国药品进入国际市场势在必行,如果中国有更多的企业根据国际上的要求来做,达到国际标准,这类企业就会成为与跟国际接轨的先行者。”卓永清说。
  人才培养 共享“种子教官”
  一家猎头公司的研究显示,药品质量管理人才是目前本土制药企业非常需要的,主要需求包括QA(质量保证)人员、QC(质量控制)人员、质量经理和质量部长。其中,QA人员要以掌握GMP管理为基础,并且有1年以上药厂质量管理经验,对车间生产过程中的质量监控、供应商的选择及环境监测工作能够独立完成。QC人员要持检验员上岗证,并具备较丰富的药厂化验室检验经验。作为医药行业的质量管理人员,生物医药相关的专业背景被普遍要求。由于新版药品GMP增加的关键项目主要集中在人员、软件、生产工艺管理等方面,因此,药品质量管理人员的需求会进一步增大。
  一直以来,跨国制药企业比较注重药品质量管理人才的培养,他们向本土企业“输送”了不少人才。西安杨森一位分管生产的高管告诉记者,保证高质量的硬件能够发挥作用,以及各种生产质量管理流程能够顺利实施,人员是最关键的因素。一般跨国企业都会对新员工进行入职培训、上岗前的岗位培训、基本技能、思想业务培训以及目的在于提高制药企业管理水平的GMP培训等;对现有员工进行管理技能、技术技能及GMP意识的再培训等,从而使全厂质量管理水平、企业技术实力、生产能力及人员素质不断提高。质量管理人员除具备相关的专业技术知识外,还要拥有丰富的药品生产和质量管理的实践经验。
  如今,随着本土制药行业的快速发展和人才流动的加速,有跨国制药质量管理背景的人才正通过各种途径进入本土制药企业,他们或许可以成为“种子教官”,在促进本土企业药品质量提升的同时,也逐步带动本土药品质量管理人员专业素质的提升。

(责任编辑:秋彤)

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

您是不是忘了说点什么?

0 条评论
最新新闻

殷大奎

于智敏

于福年

俞梦孙

张维波

杨 泽

于树玉

万承奎

陶国枢

产业园地
网站介绍 | 加盟合作 | 免责声明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网上投稿
Copyriht 2011 by www.jkchin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健康之窗网站版权所有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支持协办: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养老健康科技创新分会
投稿邮箱:zgjkzc@sina.com QQ:492974624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许可证编号为: 京ICP备09047049号-1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