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健康报 时间:2012-10-29 09:27:12 热度:864
□陈明莲□
一天早上,北京地坛医院餐厅,全国劳模、红丝带之家护士长王克荣正在买早点,“两个烧饼、两个鸡蛋、两碗粥。”两个月来,餐厅师傅诧异地发现“王护士长的饭量翻了一番”。其实王克荣的饭量没涨,这其中的一份,是送给一位无亲无故的艾滋病患者的。
去办公室的路上,一个小伙子迎上来怯生生喊了声“王姐”,王克荣忙把他迎进办公室,没吃的早饭被冷落在桌子一角。刚坐下来没说几句话,手机响了,又是一个需要帮助的艾滋病患者。今年当选十八大代表的王克荣,早已经习惯了这样开始一天的工作。
坚守红丝带之家11年
红丝带之家是以北京地坛医院为依托,为艾滋病患者专门提供医疗、护理、心理等帮助的社会组织,作为红丝带之家的护士长,王克荣在这里已经工作了11个年头。
最初认识艾滋病患者、了解他们、走近他们是在1998年。那时,王克荣所在的病房收治了一名女患者,因为得了艾滋病,朋友、家人都疏远她。王克荣有时间就去病房陪陪她。聊天时得知女患者想吃西红柿,王克荣下班后,顺便给患者买了两个。没想到,这让患者非常感动。临终时她留下一封遗书,感谢王克荣对她的照料,同时将遗体捐赠给医院,供医学研究。
“王姐,我怀孕了,可丈夫知道我有艾滋病,非要做了孩子。孩子没了,家就散了。你说咋办?”“王姐,我在河边,不想活了。”这样的求救电话和短信,王克荣接过不知多少次。10月7日,一个经王克荣反复做工作终于打消自杀念头的小伙子给王克荣发来短信:今晨,我爱人顺利产下一个男孩,6斤。母子平安。感谢您!
呼吁消除恐艾和歧视
“日渐增多的艾滋病患者以及随之而来的歧视等问题,仍然十分严重。”王克荣忧心地说。今年国庆节期间,一位艾滋病患者出了交通事故,急救车载着病人去了两家医院未果,只好将他送到30公里外的北京地坛医院。到了医院,急救车随行人员匆匆离去。
王克荣再一次感到艾滋病歧视的严重性。“社会上常说看病难,艾滋病患者看病、手术更是难上加难。消除对艾滋病的歧视任重道远。要解决这个问题,医务人员必须带头,了解艾滋病知识,不推诿患者。此外,国家要有补偿机制,对长期接触患者的医护人员、或因工作造成艾滋病职业暴露的人群,要有措施、有方案,以带动整个社会消除对艾滋病的恐惧、歧视。”
(责任编辑:秋彤)
2025-04-10
2025-04-10
2025-03-27
2025-03-25
2025-03-23
2025-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