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生命时报 时间:2012-10-26 11:37:15 热度:2306
图一
图二
图三
图四
图五
编者的话:灾害事故往往毫无预警地发生在人们身边,面临突如其来的意外,人们常常手足无措,或采取错误方法实施自救,不但救不了自己,还可能为后续的救援带来极大的障碍。在日常生活中,大家若能多多积累“自救之方”,未雨绸缪,灾难来临时,就能为抢救生命争取更多的宝贵时间。
交通事故先脱困
据目前国内最大的颅脑创伤数据库统计,九成以上人缺乏普通的自救知识,致使发生车祸时不知所措。在医护人员到现场急救前,如何用科学方法快速自救?
1.脱困为上。如遇到较为严重的车祸,汽车可能燃烧爆炸,因此脱离险境是当务之急。若被安全带卡住,用利器将其割断后逃生。若身体被重物挤压,无法逃脱,而手臂仍可移动、能接触到手机,应尽快拨打急救电话120或122,或呼喊求助。
2.止血为先。如有出血现象,应先止血。在紧急自救情况下,须先用压迫法止血。总原则即:哪出血压哪,利用手边的毛巾、手绢等物品,对出血点进行简易包扎。
3.换挡手刹。 若情况紧急,应将脚从加油踏板上抬起,点刹车以防抱死,再马上换低挡,用手刹制动。不要猛拉手刹,应逐渐用力,直至停车。如果车速始终无法控制,可以车右侧摩擦护栏,从而减速。
4.抱头前倾。即将冲撞到前车或物体时,尽早远离方向盘,双臂夹胸,手抱头,身体前倾(如图一)。
5.赶紧熄火。汽车相撞发生火灾的可能性极大,应尽快熄火,拔出车钥匙。地铁上发生事故,首先要远离门窗,趴下、低头,下巴紧贴胸前,以防颈部受伤,抓住扶手或紧靠扶杆。等车停稳后,待工作人员宣告已经截断电源,才能下车。
最后需要提醒的是,交通灾难防患于未然非常重要。一些重大交通事故发生,人们往往来不及反应,系上安全带就等于上了一份保险。▲
电梯故障屈膝站
城市高楼林立,电梯几乎成了上班、回家等的“必经之路”。但随着近年来,电梯事故时常见诸报端,人们对其安全性开始担忧。电梯故障往往是“隐形陷阱”,普通人不易提前察觉,发生事故时紧急自救非常关键。
如遇直梯下坠,应:
1.按下每层按钮。电梯骤停或突然下坠,尽快按下每一层楼的按钮,如果电梯停下,迅速逃出。
2.扶稳屈膝站立。电梯急速下坠时,应把背部和头部紧贴电梯内壁、屈膝站立,双手贴墙或抓住电梯内的把手,尽量保持重心。这样可减缓电梯坠地后产生的冲击力,减少对脊椎的伤害(如图二)。
3.速报警保体力。电梯里的氧气量有限,所以不要采取过激行为,如乱蹦乱跳等,可保证在短时间内不会因缺氧而窒息。 电梯稳定后,如果打不开门,可用电梯里的电话与外界联系。如果手机有信号,还可拨打119。此外,也可拍门叫喊,或脱下鞋子用力拍门求救。
扶梯逆行时,要抓紧扶手,尽量保持身体平衡。一旦发生意外,靠近扶梯红色急停按钮的乘客应第一时间按下按钮,扶梯就会自动停下。需要提醒的是,系带的鞋子要确保鞋带系紧,穿着宽松的衣服时,应注意用手收拢一下,以防被扶梯挂拽。▲
溺水别急着呼救
卫生部发布的数据显示,中国每年有5.7万人溺水死亡。更让人震惊的是,在溺水事故中伤亡的比例竟高于交通意外。而追溯溺水死亡的主要原因就是人们本身会游泳但技术不佳,溺水后不能有效自救,手忙脚乱造成的。
1.适时呼救。缺氧是溺水身亡的主因,当人坠落水中时,大声呼救,口鼻进水,氧气无法进入,于是发生窒息。如水继续被吸入肺内,就会因缺氧而死亡。所以溺水初期,不要急于呼救,当身体平衡,口鼻浮出水面后,再呼救。
2.俯仰漂流。 发生溺水,体力不支时,可采取俯漂,即脸朝向水面,这样漂浮可保存体力,坚持较长时间;也可采用仰漂,即面朝天空方向,四肢放松。在急流中,人们无法“迎流而上”,仰漂可最大限度保持体力。
3.反向拉筋。游泳过程中抽筋情况很多,因抽筋导致溺水的情况更比比皆是。水下抽筋时,可采用反向拉筋法,即哪一边抽筋,就往另一个方向反向拉伸,直至抽筋情况缓解为止(如图三)。
4.切勿挣扎。江河湖泊近岸边或较浅的地方,常有杂草或淤泥,不幸被水草缠住或陷入淤泥怎么办?若身边无利器可寻,切不可踩水或手脚乱动,否则会被水草缠得更紧,或在淤泥中越陷越深。深吸一口气潜入水下,像脱袜子那样把水草从手脚上捋下来。
5.有啥抓啥。在游泳池内发生溺水时,尽可能抓住周围可利用的救生设施,如:游泳圈、泳道线等。在发生洪水的情况下,若已被卷入洪流,一定要尽可能抓住固定的或能漂浮的东西,如床板、柜子等。绝不可攀爬电线杆、铁塔,以免因电击或过电导致伤亡。▲
火灾湿布捂口鼻
消防总局火灾情况数据显示,2010年全国共接报火灾132497起,从火灾造成人员死亡的直接原因看,因窒息和中毒死亡的最多,占总数的55%;烧灼致死的占30.5%;因摔、砸、炸等死亡的占14.4%。若面临火灾时能及时、恰当自救将大大减少不必要的伤亡。
1.掩捂口鼻。大火燃烧时产生大量烟雾及有毒气体,应先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屏住呼吸,避免烟雾中毒。不要大声喊叫,当确保自身安全后,再拨打119。火灾发生时烟雾大多聚集在上部空间,因此逃生时应匍匐前进(如图四)。
2.避免烧伤。为避免烧伤,若身上着火,应迅速脱掉衣服或用水浇灭,并在地上打滚,将火压灭。或将浸湿的棉大衣、棉被等遮盖在身上。
3.反向躲火。如果住在高层楼房,应尽量往楼下跑,若楼房已经被烧断或已被大火封住,应向楼上跑。
4.隔烟到位。室内发生火灾,要先躲到没烟的房间,关上所有通向火区的门窗,用湿布塞住门窗空隙,防止烟火入室。
5.切勿跳楼。跳楼是最不明智的逃生方法。若楼层不高,可用绳子或被单撕成的布条结成绳索,拴在暖气、窗框等较为坚固的地方,然后沿另一端爬下。▲
地震躲进卫生间
地震可算是“群灾之首”,瞬间的晃动就能把建筑物摧毁,还可能引发火灾、水灾、毒气泄漏等次生灾难。地震整个发生过程很短,一般不超过20秒,人们往往来不及逃脱,且对地震的救助难度很大。在这生死一瞬,人们需要掌握这些逃生、自救原则。
1.保持镇静别慌张。不少无辜的人并非因房屋倒塌而被砸伤、挤压致死,而是由于精神崩溃,乱喊乱叫。喊叫会增加氧消耗,使体力下降,同时也会吸入大量烟尘,易造成窒息。等待救援时,听到挖掘声或呼喊声,应该立即敲打身边的管道等,发出声响。
2.生命三角往里藏。近年来,较多专家倾向于找到“生命三角”作为支撑,像承重墙、墙角等地方较为坚固,当天花板等重物砸下来后,可给自己留出幸存空间。在居室内,卫生间是很好的藏身之处,其空间较小,四面都有墙壁支撑,比较牢固。厨房因有燃气管道、燃气灶等家用电器,安全性不如卫生间。
3.抓住靠垫护头部。据统计,颅脑损伤是地震伤亡中死亡率最高的,早期死亡率达30%。地震发生时,应该赶紧抓住身边柔软的物品,如枕头、被褥、厚衣服等挡在头上,抱头蹲下(如图五)。这样可减轻重物对头颈部的伤害。
4.在户外向空地跑。在户外,应远离高层建筑物、电线杆和围墙,跑向较开阔的地区,蹲或趴下。建筑物的玻璃碎片、广告牌等,可能掉下伤人,应立即将身边的包或柔软物品顶在头上或用手护头。
5. 莫急刹,抓靠背。如果地震发生时正驾驶着汽车,应逐步刹车,不可急刹,特别是在高速公路上。乘客应立即团身抱头,并用一只手牢牢抓住前一座椅靠背。待地震停止后,尽快离开汽车,跑向开阔地。▲
(本版文章由本报记者鲍捷、张冕采写,插图由龙雅晴绘制)
(责任编辑:秋彤)
2025-01-09
2025-01-08
2025-01-06
2025-01-06
2025-01-05
2025-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