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之窗
健康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新闻
医疗放射是否过度了?

来源:北京晚报 时间:2012-10-13 08:06:27 热度:929

    从牙科X光片到心脏CT扫描,从影像检查帮助诊断到用放射疗法治疗癌症,医疗放射应用越来越频繁,但其风险却很少被认真对待。
    风险不小
    美国1.5%癌症CT引发?
    医疗放射和酒精一样,是一把双刃剑。从骨折到肺部病变、从心脏缺损到肿瘤——放射检查技术可以说是揭露健康隐患的一大利器;在治疗癌症方面,放射性疗法也能派上用场,有时甚至还能治愈某些癌症。然而,损伤病人的DNA,以至于10年至20年后引发癌症,又是其严重的无心之过。
    就拿构成全美国3/4辐射暴露的CT扫描来说,它的放射性是普通X射线的100至500倍。有人认为美国1.5%的癌症都是由CT引发的。医疗放射的危害、放射成像的广泛运用给人们敲响了警钟。无数专家,包括一些放射科医师都开始呼吁:让病人去做放射检查之前应仔细审度。
    “所有放射成像技术的使用都在增加,但CT仍占绝大多数。”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放射与生物医学成像专家宾德曼医生说:“很明显,这属于滥用。”
    近年来放射成像的应用频率飞速增长,可惜却极少有人把这种平衡观念放在心上。结果,本不必要花的医疗资金被浪费、病人的健康也埋下了隐患。无论医生还是病人都有责任认识到医疗放射的利害。医生在写检查单时;病人去接受放射诊断或治疗前,都应当三思。
    一些最新技术尚未被检验
    一些最新的放射成像技术尚未被科学的临床试验检验过,包括利用CT查找冠脉内的钙沉积——是不是很令人惊讶?这些检测手段是否真的有用,还只是猜测。现在广泛使用的冠脉扫描技术会给人体带来50至150倍普通X光胸透的辐射剂量。专家预测,在每10万名接受过该扫描的男性中,会有42人将因此患上癌症;而女性则更多,约62人。而如果1000个人中本来有420人会患上癌症,经过心脏扫描检查后,这个数字会是421。尽管数值差不多,但对那个“1”来说,可是天壤之别。
    让情况变得更为复杂的是,放射剂量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在不同医院里、甚至同一医院的不同时间内进行的相同操作,带给病人辐射暴露的差别能超过10倍。
    尽管辐射需逐渐积累才能最终导致癌症,可是从没有人追溯过病人在做新的成像检查前已经接受多少辐射了。即使被问到以前做过的检查,目的也只为比较新旧结果,而不是用来估量再次接受检查的危险系数。
    正如美国国家心肺血液研究所劳尔医生三年前在《新英格兰医学》里所述:“辐射暴露的危险不易被重视是因为每次放射都被当做是独立的,每次单独的风险都很低,表面上都测不出来。并且,任何放射引发的癌症都是多年后才浮出水面,让人很难跟从前做过的医学成像检查联系起来。”
    滥用之嫌
    以为享受到了
    现代医学的优势
    事实上,我们每个人都处在由宇宙射线、氡气和地球上放射性元素构成的背景辐射里,大约每年3毫希(辐射剂量单位)。哈佛健康通讯报道:至1980年,各种新辐射来源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如医疗检测、核电站、放射性沉降物、电视机、电脑显示器、烟雾探测器和机场安检——使人们每年接受的辐射量增加了0.5毫希。
    但当前的情况是,医疗辐射平均每年在每个人身上增加3毫希的辐射量,已经与背景辐射持平了(一次乳房X光摄影的辐射剂量为0.7毫希;3D显影的剂量加倍)。私人诊所买了昂贵的医学影像设备,为了赚回成本就必须尽可能多地使用。很多大医院为了夸耀自己拥有最新最强的诊断能力,即使与其他医院相距不远,也要重复购进同样的设备。开诊疗单的医生当然不会被辐射伤害,病人呢,还以为自己大大享受到了现代医学的优势。
    劳尔医生在一篇关于心脏检查的评论文中说:“让患者做影像检查的医师并不会为这些不一定有积极意义的检查而承担成本;相反,他们或他们的同事正是靠此服务来拿薪水的。患者也不会抱怨,反正钱是第三方掏的,他们反而会很高兴用最前沿的技术做个彻底的检查。”研究指出,至2010年,平均每100名成年患者中有20位曾接受过CT扫描;65岁至75岁的患者中,每100人里有35位接受过CT检查;10%至20%接受了常用放射剂量的脑CT扫描的儿童,日后患脑癌或白血病的几率会增加2倍。
    果壳包果核J176

(责任编辑:秋彤)

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

您是不是忘了说点什么?

0 条评论
最新新闻

殷大奎

于智敏

于福年

俞梦孙

张维波

杨 泽

于树玉

万承奎

陶国枢

产业园地
网站介绍 | 加盟合作 | 免责声明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网上投稿
Copyriht 2011 by www.jkchin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健康之窗网站版权所有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支持协办: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养老健康科技创新分会
投稿邮箱:zgjkzc@sina.com QQ:492974624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许可证编号为: 京ICP备090470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