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荆楚健康网 时间:2012-09-30 14:04:27 热度:1192
荆楚网消息(见习记者温健 通讯员高婷)我国每年有约54万人发生心脏猝死,其中有80%属于心律失常猝死。“应该大力普及心肺复苏概念及方法的宣传,并配置公共场所自动除颤系统(AED),以有效提高心脏猝死患者的存活率。”
9月29日,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举办的世界心脏日义诊活动中,全国著名心血管病专家、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院长黄从新教授如此呼吁。他同时表示,关注心脏性猝死要重视早期预警信号,加强预防意识。
近年来心脏猝死日益呈现年轻化的趋势。黄从新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由于心脏性猝死大多突然间发生在医院外,人们普遍缺乏急救常识,等救护车赶到时,往往已过了4分钟黄金抢救时间,因此“存活比例相当的低”。即使是在西方发达国家,院外猝死抢救存活率仅为5%左右。我国就更低,仅有少于1%能够抢救过来。
容易发生心脏猝死的有三类人群:第一类是患有心脏疾病的55岁以上男性,如心肌缺血、心肌病等;第二类是心电不稳定性患者,包括患有室性心律失常、房颤等疾病;第三类是心功能下降患者,包括充血性心衰患者。其中心梗、心衰病人。而发生猝死的时候,急救每拖延一分钟,患者生存的机会就锐减10%。在国外很多公共场合如酒店、车站等,都配有体外除颤器,也是猝死发生时一个有效的急救办法。
黄从新说,在欧洲,景区、机场、商场、广场、地铁站等公共场所一般都按人口比例配备体外自动除颤器。但在我国,仅北京奥运会期间在北京机场设置过一台自动除颤系统,且上面贴有“非医务人员不得使用”字样。
他认为,这种现象说明发达国家的公共服务比较完备,市民心脏复苏术的普及率比较高。“在公共场所配备体外自动除颤器,就是当有人突发心脏骤停时,不是等医务人员来救治,而是谁见了谁都可以拿来救治他们。”
“54万人因心脏猝死,相当于每天坠毁3架大型客机”,黄从新呼吁,对心脏患者的急救,不仅是医务人员的责任,也需要全民普及心肺复苏术,使猝死患者在第一时间得到救治。
(责任编辑:秋彤)
2025-03-29
2025-03-28
2025-03-28
2025-03-21
2025-03-21
2025-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