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之窗
健康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新闻
从“老年卡”到“长寿卡”

来源:人民日报   时间:2025-11-05 23:10:43  热度:54 播放

  周末从江苏南京去南通,先乘城际高铁,再转市内公交。车上,有个细节令我心头一暖——一位老人上车刷卡,听到一声电子语音:“长寿卡”,我不禁思绪万千。

  这一声虽细小,但意味无穷,它不只是功能性的身份验证,更像是一声亲切的问候,一份流淌在城市空间的温情。

  在车水马龙的喧嚣里,由这声细微、短促的语音,我们能听出现代城市公共治理的3个“度”。

  其一,善待年长者的“态度”。早几年,在不少大中城市,老年人公交出行,“老年卡”的声音提示像一枚生硬的标签,让不少刚刚步入老年的乘客心生抵触。谁愿意在陌生空间里,不时被一句语音提示为“衰老”?而今,语音的变化正源于城市管理者态度的转变。当公共政策的制定从管理思维转向服务思维,“您好”“长寿卡”“寿星卡”便温暖登场。扬州的安排更显细腻:55岁起用“幸福卡”,70岁后升级为“长寿卡”,为不同阶段的老人量身定制“体面”——一声“长寿卡”,普普通通的身份识别,升华为对年长者的尊重与祝福。

  其二,人文关怀的“温度”。有网友去甘肃酒泉旅游,乘坐公交时发现,当地老年人刷卡,车上的语音提示是“祝您健康”。短短四字,像冬日里的一杯热茶,暖到心坎里。大江南北,不同城市的提示语音,恰如一张张独特的“声音名片”:北京的“敬老卡”透着尊重,重庆的“爱心卡”满怀温情,在我家乡江苏盐城东台市,那声独特的“寿星卡”则带着喜庆……从统一的功能提示到差异化的温情表达,体现了公共治理越来越贴近个体的情感诉求。这些各具特色的“城市语文”,让制度拥有可感可知的人性温度。

  其三,城市文明的“高度”。这方面,上海的做法独树一帜:当地为65周岁以上户籍老人发放综合津贴,老人乘车时正常付费,可用津贴自主覆盖开销。刷卡时并无特别提示语音,但福利以更灵活普惠的方式传递温暖。如此设计,“无声胜有声”:它不再依赖语音提示这种显性的表达方式,而是采用更尊重个体隐私与体面的隐性设计,同时实现福利的精准落地。这既是公共治理实践的成熟,更标志着城市文明的进阶:最好的关怀,是让被关怀者感受不到刻意的关怀。

  随着科技发展,这声提示音或许还可做到与时节同步。未来,不妨让它更灵动、贴心:重阳时节,可否道一声“步步登高”?新春佳节,能否送上一句“新春快乐”?甚至可以考虑改用各地方言俚语提示:一声“侬好呀”,自带烟火气,多有亲切感!

  从生硬的标识到温馨的问候,那些提示语音记录着城市文明的进程。它让人们听见:一座城市的文明水平,往往体现在那些看似微不足道却直抵人心的细节里。说到底,公交卡提示音的“进化”,本质上是城市对“人”的理解在进化——从“管理视角”到“服务视角”的深刻转变。

  期待更多城市用心设计这张“声音名片”,让每次刷卡,都成为温暖的问候。(周云龙)


(责任编辑:秋彤)

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

您是不是忘了说点什么?

0 条评论
最新新闻

殷大奎

于智敏

于福年

俞梦孙

张维波

杨 泽

于树玉

万承奎

陶国枢

产业园地
网站介绍 | 加盟合作 | 免责声明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网上投稿
Copyriht 2011 by www.jkchin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健康之窗网站版权所有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支持协办: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养老健康科技创新分会、中国老年保健协会银发经济办公室
投稿邮箱:zgjkzc@sina.com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许可证编号为: 京ICP备09047049号-1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