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之窗
医院在线
当前位置:首页 > 医院在线
在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感受医疗改善

来源:人民日报   时间:2025-10-22 17:42:24  热度:33 播放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落户”拉萨,助推当地医疗水平提升

4878fbc3-a375-47a3-acf1-5265498a9d9d.jpg

陈霖(后)和同事查看患者检查结果。本报记者 徐驭尧摄

8753fca2-f998-466c-92dc-73e0f199dab0.jpg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西藏医院门诊大厅外景。本报记者 徐驭尧摄

665c11ea-89ab-4a10-9776-39e0eb7e2270.jpg

数据来源:国家卫生健康委 西藏自治区卫生健康委


  ●加快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建设国家医学中心和区域医疗中心

  ●加强公立医院建设,加快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深入推进治理结构、人事薪酬、编制管理和绩效考核改革

  ——节选自“十四五”规划纲要  

  

  “太感谢大夫了!”在位于西藏拉萨的西藏自治区医院(又名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西藏医院)医生值班室,50多岁的卓玛(化名)郑重地把锦旗递给医生。

  家住拉萨的卓玛,之前曾专门到位于四川成都的华西医院看病。今年8月,卓玛肠胃不适,听说这家新建的三甲医院已经开诊,马上前来就诊,随后接受了息肉切除手术,最终痊愈出院。

  由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共建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西藏医院,2022年入选第四批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支持建设项目。今年6月,该院开诊,陆续启用了内科病房、重症医学科、内镜中心、外科综合病房、麻醉手术中心等,截至目前已接诊患者超7000人次。

  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如何让群众就近享受更优质医疗服务?记者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西藏医院进行了探访。

  方便更多群众在家门口就医

  “大夫,快来看看!”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西藏医院,有人向正在接诊的医生陈霖大声说。陈霖冲出诊室,看见一名青年倒在候诊区。

  “赶紧送到急诊科!”陈霖和院内急救小组的医生一起,迅速将患者送到抢救室。经过治疗,患有十二指肠溃疡的患者病情逐渐稳定下来。

  作为医院消化内科的负责人,陈霖非常忙碌,日常要查房、出诊、带教,有时还要处理突发情况。“医院刚起步,属于关键期,不能有丝毫松懈。”他说。

  19岁的患者曲珍(化名)让陈霖印象深刻。腹痛难忍的她专门从那曲前来就医,后被诊断患有肠梗阻。“我告诉她,住院治疗,很快就能好转。”陈霖说,曲珍听后,眼睛一下子亮了起来。

  曲珍住院期间,陈霖问她为什么选择这家新建医院。“华西医院的医生和医术,让我们放心。”曲珍的回答,让陈霖既自豪又感到沉甸甸的压力。“一定得把医院建设好,才能让更多的当地患者就近就医。”陈霖说。

  华西医院本部的坚实技术力量,为医护人员带来了底气和信心。针对危重症患者,拉萨、成都两地之间会开展多学科远程会诊,也开通了双向转诊绿色通道,未来还将配备远程手术机器人,把更多先进的医疗技术送到高原上。

  “近年来西藏医疗条件有了明显提高,但仍有大量疑难病、危重症患者需要向外转诊。”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院长罗凤鸣说,建设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就是为了进一步补短板,方便更多群众在家门口就医。

  医疗能力建设契合当地需求

  虽然医院刚开诊几个月,但陈霖来西藏已经有1年多了。

  去年年中,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科室领导征求意见,有没有人愿意去西藏参与一所新医院的筹建。时常接诊藏族群众的陈霖主动报了名:“他们专程来四川看病,很不容易。如果能帮助他们在家门口获得更好的医疗服务就太好了。”

  华西医院与西藏情谊深厚,医疗援藏是坚持多年的传统。早在1994年,医院就开始选派专家赴藏开展义诊,至今已派出22批次、220人次;2004年起,又通过委托培训推动西藏基层医疗队伍能力提升,为西藏培养了750余名住院医师及专科医师。20多年过去,他们中的大多数已成为当地医疗卫生事业的骨干力量。随着医疗援藏工作的持续深化,推动帮扶模式创新,2021年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决定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共同建设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西藏自治区医院,即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西藏医院。

  去年8月底,陈霖来到拉萨。医院的大楼落成不久,陈霖需要参与科室筹建的前期工作。“在科室建设中,我们不断完善细节,做到符合西藏实际、满足群众需求。”陈霖介绍,以建设内镜中心为例,考虑到西藏高原缺氧的实际,病房专门设置了独立的氧气供应设施,还配备了呼吸机等设备。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西藏医院执行院长蒋耀文介绍,为筹建新医院,专门组建了团队,西藏自治区政府相关部门在基础设施建设、科研项目攻关等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就当地人口与疾病谱、外转患者、各地区现有医疗资源等情况,华西医院团队展开细致的调研。

  “呼吸系统疾病对医疗资源需求量大。”蒋耀文说,医院建设之初,就将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作为重点学科进行建设,“针对西藏异地就诊率相对较高、部分学科救治资源紧张等问题,我们因地制宜制定学科规划,让医疗能力建设契合当地需求。”

  高质量医疗服务扎根雪域高原

  在成都参加完培训后,其米拉姆回到拉萨,成为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西藏医院消化内科的医生。

  其米拉姆曾在西藏基层卫生系统工作,后来考入这家新医院,并被派往华西医院本部,参加为期两年的培训。“培训那段时间,感受到自己在不断成长。”其米拉姆说,在华西医院带教老师的理论和实操指导下,自己已经能独立开展小肠镜等手术。

  据了解,新医院的200余名本地工作人员,均要前往华西医院本部接受培训。截至目前,包括医、技、护、药、管理等多个岗位在内,已有498人次在华西医院本部培训学习。

  华西医院本部还向拉萨派出了30多名医护人员,陈霖就是其中之一。他们在开展诊疗之外,也负责面向本地医护人员进行传帮带,在日常工作中随时给予指导。蒋耀文常能看到,年轻的本地医护人员加班研讨业务,随时向华西医院的医生请教,“他们正在成长为医院的中坚力量。”

  罗凤鸣介绍,让患者在西藏享受到与华西医院本部近乎同质量的医疗服务,是新医院的建设目标,也是华西医院作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输出医院的重要责任。医院还探索构建高原地区急诊急救体系、慢性高原病管理体系等,以高水平医疗体系为本地群众健康保驾护航。“我们将举全院之力办好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西藏医院,为守护高原各族群众健康、助力西藏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贡献力量。”罗凤鸣对未来充满信心。

  随着新医院开诊,培训交流活动也在同步展开,西藏许多地市的医疗机构派人来新医院学习。“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西藏医院、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西藏医院,这两家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落地西藏,促进了我们当地的医疗救治水平稳步提高。”西藏自治区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副主任谭相东说,他们带来的技术、经验与理念,将让高质量医疗服务在雪域高原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惠及更多群众。


(责任编辑:秋彤)

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

您是不是忘了说点什么?

0 条评论
最新新闻

殷大奎

于智敏

于福年

俞梦孙

张维波

杨 泽

于树玉

万承奎

陶国枢

产业园地
网站介绍 | 加盟合作 | 免责声明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网上投稿
Copyriht 2011 by www.jkchin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健康之窗网站版权所有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支持协办: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养老健康科技创新分会、中国老年保健协会银发经济办公室
投稿邮箱:zgjkzc@sina.com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许可证编号为: 京ICP备09047049号-1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