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之窗
健康科普
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科普
专家:脑血管疾病“防”比“治”更重要

来源:经济参考报   时间:2025-10-16 00:06:34  热度:30 播放

  深秋时节,凉意渐浓,脑血管疾病也进入了高发期。近期,全国多地医院神经内科门诊患者明显增加。为什么秋季脑卒中高发?卒中后应如何救治?如何有效预防卒中?围绕这些问题,记者近日采访了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高利。

  脑卒中俗称“中风”,是脑血管突发异常导致脑组织损伤的疾病,分为缺血性(脑梗死)和出血性(脑出血)两种类型,具有较高发病率、致残率和死亡率。

  “近期门诊量确实有所增加,这与季节转换期的气温变化密切相关。”高利表示,秋季昼夜温差加大,人体血管对温度变化非常敏感。当气温骤降时,血管的紧张性增加,可导致部分人群血压升高。对于已有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这种血压波动可能成为诱发卒中的“最后一根稻草”。

  此外,秋季干燥的气候也会导致人体水分流失增加,使血液黏稠度升高,进一步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我们发现,在秋季,特别是气温骤降的日子里,急诊收治的脑梗死患者会明显增多。”高利补充说。

  “时间就是大脑,这句话在卒中救治中体现得淋漓尽致。”他强调,及时发现卒中症状并尽快送医至关重要。

  高利建议公众牢记“中风120”识别口诀:“1”看——看面部是否不对称,口角是否歪斜;“2”查——查两只胳膊,平行举起时是否有一侧无力;“0”听——聆听语言是否言语不清,表达困难。

  “一旦出现上述任何症状,应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高利说,很多患者因对疾病的认识不到位或就医不及时而错过了最佳治疗时间。人们尤其是中老年人应明晰:脑梗死静脉溶栓的黄金时间窗是发病后4.5小时内,虽然部分患者的动脉取栓可以延长至24小时,但越早治疗效果越好。

  据悉,作为国家卒中救治中心,宣武医院目前已建立了完善的卒中绿色通道。

  如何预防脑血管疾病?高利建议,一是加强血压监测。高血压是脑卒中最主要的危险因素。秋季要格外注意血压变化,特别是清晨。建议高血压患者每天早晚定时测量血压,并做好记录,一旦出现血压明显波动应引起警惕。

  二是注意防寒保暖。老年人外出时要适当添加衣物,戴好帽子。清晨起床动作不宜过急,最好坐在床上穿好衣服后坐一会儿再站起,避免体位性低血压。

  三是保持适当饮用温水。不要等到口渴才喝水,秋季气候干燥,要保证每日充足的饮水量,避免血液过于黏稠。

  “大众群体,特别是中老年人群要密切关注身体状况,出现可疑症状时应及时就医。”高利说,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做到心情舒畅,合理膳食,少食生冷油腻食物,根据自身体质适度运动,安稳度过这个脑血管疾病高发的季节。

  高利特别提醒,既往有脑血管病病史的患者,在季节交替时期要每天监测血压,按时服药,定期复查,不可随意自行调整用药。“预防脑卒中的发生,远比发生卒中后再治疗更有意义”。(记者 邓婕)


(责任编辑:秋彤)

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

您是不是忘了说点什么?

0 条评论
最新新闻

殷大奎

于智敏

于福年

俞梦孙

张维波

杨 泽

于树玉

万承奎

陶国枢

产业园地
网站介绍 | 加盟合作 | 免责声明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网上投稿
Copyriht 2011 by www.jkchin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健康之窗网站版权所有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支持协办: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养老健康科技创新分会、中国老年保健协会银发经济办公室
投稿邮箱:zgjkzc@sina.com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许可证编号为: 京ICP备09047049号-1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