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时间:2025-09-17 22:31:47 热度:50 播放
近日,北京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门诊大厅投放10款智能终端,引来不少市民驻足体验。
“这些舌面诊设备,采用高精度视觉和深度学习算法,可以快速分析舌象、面象,评估体质与健康,为市民调整生活方式提供参考依据。”北京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龙岗)党委书记黄国付说。
打造人工智能先锋城市,深圳正将人工智能技术深度融入医疗健康领域,通过一系列智能化应用探索,全面提升医疗服务效能,为市民带来更高效、更个性化的就医体验。
艾灸机器人借助3D视觉系统精准识别穴位,自动施灸并智能除灰;理疗机器人运用大数据与3D视觉算法,开展砭石热传导、纳米红光等综合理疗;智能导诊的交互终端虚拟人,依据医疗知识图谱给患者推荐科室、匹配医生……一系列场景应用和训练,在北京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铺开。
这是深圳市龙岗区卫生健康局今年成立“AI+中医”专班后的成果缩影。不止中医领域,医疗人工智能应用在深圳百花齐放。
在宝安区,“宝医数智”大模型平台项目已成功落地40多个应用场景,多家医院应用AI+影像、AI+心电图,AI影像辅助系统实现病灶“秒级”识别与定位,精度提升40%;动态心电图AI诊断3秒即可捕获心脏危急信号。
“这是一款具有‘重症思维’的‘AI队友’,具有个体化查询及诊疗建议、病历撰写和重症知识查询三大核心智能应用,可全面提升诊疗效率与质量,让医护人员回归更本质的医疗工作,重塑更高效与温情的医疗环境。”深圳南山医院党委书记侯铁英在一节场景体验课上热情推介。
2024年,深圳市委党校开展人工智能实操培训,学成归来的侯铁英立即在医院部署临床诊断智能化应用,并与腾讯、华为合作打造AI医生,将医疗服务从病房拓展至社区,推动市民健康管理从“被动治疗”到“主动预防”。
诊疗效率在提升,服务体验也在改善。北京大学深圳医院推出的“贝大夫”AI智能体,成为患者的“看病搭子”,可以实时提供候诊进度、取药位置和检查报告提醒,甚至支持粤语交互,为北上就医的港人提供便利。
基层医疗机构同样在加速推进智能化转型。在深圳全市970家社区健康服务机构中,已有400余家引入智能诊疗辅助设备,形成“AI+医疗”深度融合的服务体系。
以深圳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东塘社康中心为例,该机构部署中医AI辅助诊断系统,通过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实时转录医患对话并生成标准化电子病历,同步实现多方言识别功能,使病历规范率提升至99.28%。
在智慧配送领域,东塘社康中心构建“智慧中药房—无人机运输”闭环体系,采用定制化医疗无人机实现中药汤剂精准投送,平均配送时间缩短至6至8分钟,较传统陆运效率提升75%。
根据《深圳市加快打造人工智能先锋城市行动计划(2025—2026年)》,深圳正推动智能就医、智能诊疗、智能健康管理等应用落地,加快打造人工智能医院,构建“预防—诊疗—康复”全链条智能服务体系。
目前,深圳全市医疗卫生机构数量6693家,已有近450个人工智能产品在各级医疗卫生机构落地应用,涵盖临床医疗服务、医院管理、公共卫生管理等多个领域。深圳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已集成16类63个场景,加速推进人工智能在医疗卫生全域全时全场景应用。(记者 周科)
(责任编辑:秋彤)
2025-09-17
2025-09-17
2025-09-17
2025-09-17
2025-09-16
2025-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