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之窗
健康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新闻
沽源藜麦:小作物承载大健康

来源:大众健康之窗   时间:2025-09-12 18:04:37  热度:83 播放

——专访沽源县人民政府县长任强

  在广袤的坝上草原,一粒粒小小的藜麦正成长为一个县域践行“健康中国”战略的生动注脚。第四届中国藜麦企业家大会新闻发布会后,沽源县人民政府县长任强接受专访,畅谈沽源如何依托藜麦产业,走出了一条特色农业与健康产业融合发展的新路径。

图片2.jpg

  自然禀赋优越,成就沽源藜麦高蛋白优势

  沽源县位于河北省西北部坝上地区,素有“三河之源、京津水塔”的美誉。任强介绍道,全县平均海拔1536米,气候冷凉、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病虫害少,农药使用量小且易挥发。全县有耕地205万亩,天然富硒土地42万亩,土壤有机质含量高、肥力强,是绿色、有机、富硒农产品的绝佳产地。沽源藜麦形成了亩均收益高、富硒含量高、机械化程度高、科研水平高、产品品质优“五大竞争优势”。

  “正是由于沽源独特的区位、气候、土壤条件,造就了沽源藜麦蛋白质高的特性,每百克蛋白质含量13.4至15.5克,1斤藜麦的蛋白质相当于4斤优质牛奶,这是其他地区不可替代,也不可复制的,所以,蛋白质高是沽源藜麦最核心的优势。”任强说。

  科技全链赋能,打造“中国藜麦第一县”

  谈及产业发展,任强表示,近年来,沽源县深入贯彻国家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聚焦发展高品质农业,持续推进延链、补链、强链。特别是把藜麦产业作为全县主导特色优势产业,全力打造“中国藜麦第一县”。

  任强说:“目前沽源县已经形成了集品种选育、种植、加工、销售、研发于一体的全产业链体系,获评‘中国藜麦产业示范县’。”

  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任强说,沽源与中国农科院、中国作物学会藜麦专业委员会、河北省科技创新服务中心等10余家国内顶尖科研院所合作,建立了全国首家藜麦创新中心和国内最大的藜麦联合育种基地。选育出适合坝上高寒地区生长的新资源151个,获得河北省种子总站认定证书的品种8个,其中“坝藜2号”亩均单产可达400斤以上,最高可达550斤。

  为进一步推动藜麦产业高质量发展,构建政策与服务的全方位、多层次产业支持体系,沽源县成立了藜麦产业服务中心,连续10年出台藜麦种植奖补、产业保险、机械化社会服务等政策。任强说,通过研发专用机械、制定技术规程、开展技术指导,沽源率先实现了从种植到收割全过程机械化管理,技术全国推广。目前,全县藜麦种植面积突破10万亩,约占全国主要种植省区种植面积的五分之一,预计产量达到2万吨以上,居全国前列。

图片3.jpg

  全程品质把控,贡献“健康中国”坚实力量

  农产品的品质和安全是消费者选择的关键因素。任强介绍,近年来,沽源县培育引进北麦生态、燕藜坊等藜麦生产加工企业7家,建成符合高标准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生产线,打造“谷麦郎”“华藜”等优质品牌,研发藜麦鱼胶、藜麦燕窝等高端产品36种,创新藜麦佛跳墙等特色菜品100多道。2024年,沽源藜麦成功通过“有机食品”认证,获评“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

  展望未来,任强描绘了以“五大赋能工程”为抓手的发展蓝图。一是支持企业加强技术创新,完善深加工产业链条,推动产品由食用级向生物萃取跃升;二是在创建沽源藜麦区域公用品牌的基础上,加快推进沽源藜麦地理标志认证及欧盟有机认证等国际资质认证;三是强化市场营销体系建设,优化线上线下销售渠道;四是深挖藜麦文化,打造全国知名藜麦产业文化中心;五是加快推进沽源藜麦“出海计划”,与藜麦原产地国家开展深层次合作。

  任强表示,沽源县将积极践行“健康中国”战略,持续推动藜麦产业发展壮大,为国民健康升级贡献坚实的“沽源力量”。(保健时报 佘定铁)


(责任编辑:秋彤)

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

您是不是忘了说点什么?

0 条评论
最新新闻

殷大奎

于智敏

于福年

俞梦孙

张维波

杨 泽

于树玉

万承奎

陶国枢

产业园地
网站介绍 | 加盟合作 | 免责声明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网上投稿
Copyriht 2011 by www.jkchin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健康之窗网站版权所有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支持协办: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养老健康科技创新分会、中国老年保健协会银发经济办公室
投稿邮箱:zgjkzc@sina.com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许可证编号为: 京ICP备09047049号-1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