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华网 时间:2025-04-13 17:31:05 热度:103
新华社杭州4月13日电 题:健康中国如何迈向“优质均衡”新阶段?——聚焦2025全国深化医改经验推广会
新华社记者李恒、黄筱
“以前看大病要跑省城,现在县医院就能做心脏手术,医保报销比例还高了。”浙江安吉县余村村民陈先生的感慨,折射出我国深化医改取得的显著成效。
4月12日至13日在浙江杭州举行的2025全国深化医改经验推广会暨中国卫生发展会议上,多名业内专家聚焦医改话题,共话如何让健康中国建设迈向“优质均衡”新阶段。
强基层:县域医疗托起“家门口看病”
推动“大病重病在本省就能解决,一般的病在市县解决,头疼脑热在乡镇、村里解决”,是深化医改的重要目标。
建设13个国家医学中心、125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114个省级区域医疗中心……近年来,我国通过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等举措,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
如何让分级诊疗体系逐步落地?安徽省芜湖市通过建立转诊病种白名单、全周期服务管理、反向转诊绿色通道等制度,2024年基层医疗机构诊疗量占比提升至65%;重庆市建立“医学影像、医学检验、心电诊断、病理诊断”资源共享中心,基层检查后实时上传结果、区县级医院实时出具诊断报告……
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潘建波介绍,目前全市已实现医学检验、医学影像、心电诊断三大远程诊疗中心区县全覆盖,服务群众600余万人次,100余名急性心梗基层患者得到及时诊断救治。
“下一步将以基层为重点推动‘四个延伸’,即进一步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向中西部、东北地区延伸,向省域内人口较多城市延伸;进一步推动城市优质医疗资源向县级医院延伸;进一步推动上级医疗资源向城乡基层延伸;进一步推动一定区域内医疗卫生服务互相延伸。”国家卫生健康委体制改革司司长杨建立表示,运用信息化智能化手段,在优质医疗资源提质扩容增能、提升科技能力、丰富治疗手段等方面持续发力,着力增强群众改革获得感和体验感。
深化以公益性为导向的公立医院改革,成为推动医疗服务体系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杨建立表示,将进一步健全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的公立医院运行机制,优化薪酬结构,逐步提高医务人员固定收入占比,让公立医院真正回归公益属性。
减负担:多元保障破解“看病贵”
数据显示,我国居民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比例由2012年的34.34%下降到2022年的26.89%,但部分患者仍反映“看病贵”。
“目前已指导70%以上的统筹地区建立完善医保基金预付机制。”国家医保局医药服务管理司司长黄心宇介绍,近年来,国家医疗保障局高度重视推广三明医改经验,持续开展药品耗材集中带量采购,优化完善医保目录动态调整机制,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健全医疗服务价格调整机制,强化医保基金监管,规范医保基金结算管理等。
减轻群众就医用药负担,多元保障机制如何进一步完善?
在江西省鹰潭市,当地积极探索创新药品和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模式,不断拓展渠道、优化流程,打破传统医药采购壁垒。江西省鹰潭市卫生健康委有关负责人介绍,当地启动两批次共计3393个药品和医用耗材采购,平均降幅28.04%。
浙江省持续深化“浙里惠民保”改革,2022年“浙里惠民保”为当地75.5万名投保人员提供33.34亿元理赔报销,减轻特困、低保等困难人群医疗负担达到17.03%。
浙江省卫生健康委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坚持惠民导向,持续优化参保结构、扩大保障范围,推动基本医保与商业健康保险互补衔接,让更多群众享受到优质普惠的健康保障。
促创新:“供好药”“用好药”加速推进
从“有没有”到“好不好”,医药创新正让患者用上更安全、更精准的药品。
近年来,国家药监局支持创新药械研发上市,对重点品种建立“提前介入、一企一策、全程指导、研审联动”机制,优化进口药品境内生产审批流程,搭建高端医疗装备创新合作平台。截至目前,已发布357个药品和494个医疗器械审评技术指导原则,212个创新药品和1467个化学仿制药品种通过和视同通过一致性评价。
如何进一步推动创新药械加速惠及患者?江苏省建立创新药械服务专班,指导创新药品注册申报,开辟创新药品检查绿色通道;北京市发挥国家医疗器械技术审评机构北京服务站、北京药品医疗器械创新服务站作用,拓宽审评交流渠道,缩短药品进口检验时间……
在质量监管方面,国家药监局对国家集中采购中选药械实行生产企业监督检查和中选品种监督抽检两个100%全覆盖。2024年抽检药品2万余批次,合格率达99.4%。
国家药监局药品监管司综合处处长、一级调研员刘晓刚表示,下一步将加大对医药研发创新支持,多措并举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强化药品全生命周期监管,全方位全链条保障药品质量安全,推进药品监管体系和监管能力现代化。
据了解,实施健康优先发展战略,健全公共卫生体系,推动医药科技创新,完善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机制等,也将是下一阶段深化医改的重要内容。
(责任编辑:秋彤)
2025-04-14
2025-04-14
2025-04-14
2025-04-14
2025-04-14
2025-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