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华网 时间:2025-02-23 18:53:52 热度:48
新华社贵阳2月23日电 题:全国政协委员傅小云:为基层医疗人才培养和数字化建设建言
新华社记者骆飞
“全院‘导师制’推行如何?”“帮扶专家对接是否顺畅?”“让定向医学生留下来还有哪些困难?”……尽管已结束在贵州省黔南州三都县帮扶半年多,全国政协委员、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副院长傅小云依旧关注当地医疗人才队伍建设情况。
2024年,通过走访调研三都县、乡医疗卫生机构,傅小云发现民族地区医疗卫生服务工作存在不少问题,尤其是医疗人才队伍建设存在明显短板。
傅小云以三都县“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培养/使用”情况举例,这是国家为乡镇卫生院及以下的医疗卫生机构培养从事全科医疗卫生人才而重点实施的工作,从2010年开始,三都县10多年来一直都在接收定向医学生,但服务期满后能留下来工作的屈指可数。
“优秀医疗人才不愿来,来了又留不住,加上本地医疗人才成长缓慢,民族地区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受到限制。”傅小云说。
傅小云(前排左一)在三都县开展义诊。(受访者供图)
去年大会期间,傅小云提交了一份《关于优化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培养/使用的建议》的提案,建议进一步推进预防、影像、检验、麻醉等面向乡镇卫生院的订单定向医学人才培养工作,夯实县域紧密型医共体医疗次中心建设,得到了国家卫健委、教育部等相关部门的关注和回应。
在呼吁解决基层医疗人才短缺的同时,一年来,傅小云在三都县人民医院积极推行“导师制”,帮助当地积极对接帮扶专家,激活本地医疗人才,努力打造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伍”。
目前,三都县人民医院建成、完善了创伤、卒中、胸痛等五大中心,一批年轻医生成长起来,梯队医疗人才队伍逐渐形成。
随着大数据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广泛应用,傅小云认识到智慧医疗给基层卫生服务工作带来的机遇。过去一年在基层医疗服务一线,如何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是傅小云思考较多的问题。
2024年下半年,回到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后,傅小云格外关注城乡医疗因“数字鸿沟”不断加深而存在的差距。
“现在很多医疗机构都存在信息壁垒。诊疗信息不共享不仅加剧基层患者转诊困难,而且容易带来重复检查,增加诊疗成本等问题。”傅小云说。
今年,带着调研基层智慧医疗建设情况及发现的问题,傅小云将围绕加速医疗大数据一体化建设提出意见建议。
“我国医疗大数据庞大,但壁垒太多,非结构化现象突出,严重制约医疗数据聚合、流通和应用。”傅小云说,希望相关部门能加强基层医疗领域数据“聚通用”问题的解决,持续赋能基层卫生事业发展。
【记者手记】
面色冷峻、思维缜密,是傅小云给人的深刻印象,但这位见惯了生离死别的重症大夫,在谈到危重病人诊疗时,总是充满温情。
从抗疫一线到医疗“组团式”帮扶民族地区,傅小云在工作中始终坚持问题导向,持续聚焦基层医疗人才培养,积极探索建立“导师制”人才培养机制,呼吁建立农村订单定向医学人才培养、关爱体系等,努力推动基层医疗提质升级。
(责任编辑:秋彤)
2025-02-23
2025-02-21
2025-02-21
2025-02-21
2025-02-21
2025-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