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之窗
健康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新闻
“一米视角”投射医学人文关怀

来源:人民日报 时间:2025-02-21 22:57:03 热度:68

  在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儿童手术室等待区如同一个“童话世界”,儿童躺椅、毛绒玩具、小汽车、图画书等琳琅满目。有的患儿一边看着动画片,一边安静地输液。家长也被允许陪同孩子进入手术室直到完成麻醉,患儿少了术前的紧张焦虑。如今,“无哭声手术室”“无哭声医院”越来越多,成为儿童友好医院建设的生动注脚。

  哭声,历来是儿童医院最常见的“背景声”。特别是手术室门口声嘶力竭的哭声,不知令多少家长心如刀绞。站在孩子的角度想想,哭声代表了紧张、焦虑、恐惧等情绪。如果医院将专业技术与人文关怀融为一体,用医者的温度融化患儿的恐惧,降低治疗过程带来的痛苦和不适,告别“哇”声一片并非不可能。打造“无哭声儿童医院”,是医学人文关怀的应有之义。

  儿童健康是全民健康的基石,让孩子们健康成长关系民族未来,也是每个家庭的愿望和期盼。国家卫生健康委等6部门近日发布《关于开展儿童友好医院建设的意见》提出,秉持儿童优先理念,以儿童健康为中心,以儿童需求为导向,从儿童视角出发,为儿童提供有情感、有温度、优质、高效、安全的医疗保健服务。

  儿童友好,体现在空间环境友好上。趣味化、家庭化、舒适化,是儿童友好医院的共同特点。如果医院里到处是漫画、玩具和游戏区,孩子们更容易忘记疾病的痛苦。因此,医院管理者要蹲下身来,站在孩子的“一米视角”看世界,打造便利舒适、趣味多样的就医空间,使医疗环境更符合儿童心理特点。例如,在院区内设置儿童“游戏角落”和“阅读空间”,配备饮水、就餐、零售等生活便利设施,增强医院亲和力和就医便利度;门诊区域实施适儿化改造,适当降低就诊台、采血窗口等设施高度;推动儿童病房以双人间、三人间为主,开设家长可陪护的家庭化病房,满足家长陪护需求。

  儿童友好,体现在服务模式友好上。医院要提升服务品质,持续改善就医体验,切实解决儿童看病就医的急难愁盼问题。例如,结合儿童就医特点合理安排号源数量,为医患沟通预留充足时间;弹性调整门诊时间,疏解高峰时段就诊压力;优化门诊流程,鼓励“一次就诊付费一次”,减少患儿就诊等候;促进常规检查检验结果当日反馈,减少就诊挂号次数;根据患儿病情,建立分级救治流程,急危重症患儿“优先救治、后补手续”。

  儿童友好,体现在保障机制友好上。医院要秉持儿童优先原则,将政策和资源优先用于儿童健康相关专科建设、人才培养和服务提供,重视学科带头人及骨干人才培养,构建科学合理的儿童医疗保健人才梯队,推动绩效工资分配向儿科倾斜。医保部门在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中统筹考虑儿科医疗服务价格,落实儿童专项价格政策,支持儿科诊疗服务扩大供给和健康发展。加强医务社工和志愿者队伍建设,为患儿和家长提供病房陪伴、心理疏导、精神慰藉等服务。整合社会资源增进儿童健康福祉,支持慈善机构为经济困难家庭患儿提供医疗救助和心理支持。

  让更多儿童感受到医疗的温度,使其不惧病痛、热爱生命、健康成长,并把这份爱和温暖传递下去,这也许就是建设儿童友好医院的深层意义。(白剑峰)


(责任编辑:秋彤)

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

您是不是忘了说点什么?

0 条评论
最新新闻

殷大奎

于智敏

于福年

俞梦孙

张维波

杨 泽

于树玉

万承奎

陶国枢

产业园地
网站介绍 | 加盟合作 | 免责声明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网上投稿
Copyriht 2011 by www.jkchin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健康之窗网站版权所有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支持协办: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养老健康科技创新分会
投稿邮箱:zgjkzc@sina.com QQ:492974624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许可证编号为: 京ICP备09047049号-1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