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华网 时间:2025-02-15 21:36:40 热度:172
新华网北京2月15日电 春节返岗没几天,有些职场人已经明显感到浑身没劲儿、没精神,不禁暗自怀疑自己是不是气血不足了。那么,究竟什么样的状态意味着可能出现了气血不足呢?我们带着疑问采访了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党委书记李峰教授。
李峰介绍,从中医理论来看,“气”如同一种具有温煦、推动效能的能量物质,而“血”则担当着滋养全身生命活动的关键营养角色。当一个人面临极大的工作量,或是长时间处于精神高度紧张的状态下,气与血的消耗速度便会急剧加快,最终导致气血不足的情况出现。他拿前段时间登上热搜的“哪吒配音演员说配音前需先补气血”来举例,“《哪吒之魔童闹海》里‘哪吒’的配音演员曾分享过自己的经历,由于哪吒这个角色情绪起伏剧烈、感情张力十足,配音工作的强度超乎想象,对自身精气神的损耗相当大。为了避免因过度疲劳而难以支撑后续的录制,她选择在录制前服用中药来滋补气血。这无疑就是一个为应对高强度工作,巧妙借助中医药提前滋养气血的鲜活范例。”
气血不足与人体脏腑也紧密相连,存在着不同层次的关联。中医素有“多言耗气”的说法,配音演员、教师、医生这类需要频繁用嗓的职业人群最先察觉到的不适往往是气短,总有种“气提不上来”的感觉,在症状较轻的时候,深吸一口气,便能获得片刻舒适。如果放任不管,到出现胸闷这种情况的时候,就已然是气虚的状态了。李峰介绍,从中医理论来讲,此阶段主要伤的是“宗气”。“宗气由肺气与脾气在运化过程中相互协作而形成,说话过多会大量消耗气息,最先受到累及的便是肺气。”而对于配音演员这类工作群体,不仅需要多言,还往往伴随着高强度的脑力劳动以及丰富的情感投入,所带来的损耗远不止于宗气。“情绪的频繁波动会干扰肝气的顺畅运行,过度的劳累还会进一步伤及脾,甚至对肾也产生负面影响。”李峰表示,此时,人体所承受的就不仅是体力上的疲惫,精神层面同样会陷入深深的疲乏中。一旦气血受损累及血液层面,外在表现便会十分明显,面色不再如往昔般红润光泽,转而变得晦暗无光,口唇、眼睑、指甲的颜色逐渐变淡,头发也会失去原本的亮泽,变得干枯毛糙。同时,还会出现诸如不爱说话、身体免疫力下降、频繁感冒等一系列连锁反应。由于说话过多,津液损耗严重,嗓子干、嘴唇干等气阴两虚的症状也会随之显现出来。
近期,不少感冒患者纷纷表示感觉气息不足,这一现象与气血不足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李峰表示,在中医观念里,“气” 除了具备温煦、推动的功能外,还肩负着“卫外”的重任,这一理念源自“肺主皮毛”的经典理论。在面对病毒侵袭时,人体首先会陷入气虚的困境,表现为疲乏无力、极易外感、多汗等,并且极易引发一系列令人头疼的并发症。
对于高强度用嗓的职业人群而言,气血不足在他们身上有着独特的表现形式。初期症状为气短、气不够用,全身弥漫着疲乏之感,同时,因伤气伤音,嗓子干、口干的症状也会如影随形,随着时间的推移,嗓子嘶哑、声音不清亮等问题逐渐加重,严重的甚至会出现类似慢性咽炎、咽部异物感等困扰。反观运动员等其他职业,若因过度运动而出现身体不适,主要累及的则是运动系统,表现为身体乏力、酸懒,却不会出现用嗓人群所特有的气短症状。
既然气血不足会给身体带来诸多不适,那么究竟该如何有效补气血呢?李峰表示,若只是处于最轻程度的气虚阶段,鉴于气相对容易消耗,同时也较易补充,通常可通过健脾的方式来促进气血的生成,日常生活中,食用山药、薏米等食材是不错的选择。对于因工作性质直接伤肺气的人群,用西洋参泡水饮用是一种便捷有效的补充能量物质的方法,能在一定时间内缓解气的损耗。但倘若工作量巨大,已然出现全身气血不足的状况,单纯依靠西洋参就显得力不从心了。此时,不妨将红枣掰开,加入一克西洋参、一克黄芪,黄芪具有显著的升阳补气功效,对于缓解气短效果立竿见影,还可以再添入一克陈皮。“需要注意的是,在补气血的过程中,可能会伴随出现伤阴症状,为了避免上火,可适量加入一点偏寒但又不太凉的桑叶,它既能有效预防上火,又能在预防感冒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另外,西洋参、黄芪这类食药两用的食材,在食用时也要控制用量,不要超过一克,为防止上火,可搭配桑叶、麦冬等养阴食材一同食用,效果更佳。”
身处快节奏、高压力的现代社会,年轻人常常感觉疲惫、精力匮乏,在此李峰为大家分享几个简单易行的碎片化补气小妙招:
一方面,要尽量避免长时间维持同一种姿势,或是反复进行同一种行为,在工作间隙,建议适时转换活动方式,如长时间看书后,起身去走走,让不同的肌肉群得以运动,能有效规避疲劳的累积。
另一方面,从中医角度,还可借助穴位保健来预防疲劳。谚语说:“拍打足三里,胜吃老母鸡”,就是因为常按足三里穴,能有着良好的补气补血的效果;对于那些经常伤及肺气的人群,闲暇时亦可以轻揉膻中穴,也能够有效缓解胸中气的闷滞,促进气与营养物质的顺畅代谢。
同时,李峰也提醒要学会区分疲劳的成因。痰湿较重的人也会时常感到疲劳,但稍微活动一下,反而会感觉更加轻松,这是因为运动能够促使痰湿得以消耗。与之相反,若是因气虚导致的疲劳,活动量越大,疲惫感就会越强烈。同时他也提醒日常需要多言的群体,由于频繁用嗓,极易生痰,建议在日常饮水时,适量加入一点陈皮,有助于化痰,从而让嗓子保持舒适状态。
采访最后,李峰也表示,如今,网络上的健康科普信息铺天盖地,令人眼花缭乱,在参考借鉴时,务必要谨慎鉴别。“倘若对某些养生知识心存疑虑,不妨查阅古代医学典籍,诸如《本草纲目》等。”
(责任编辑:秋彤)
2025-02-19
2025-02-19
2025-02-19
2025-02-19
2025-02-19
202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