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华网 时间:2024-10-23 22:45:21 热度:541
新华社北京10月23日电 题:书写现代化医院新篇章——中日友好医院40载绽风华
新华社记者董瑞丰、李恒
四秩绽风华,奋进正当时。2024年10月23日,中日友好医院迎来建院40周年。
卫生健康事业的历史性进步,镌刻着这所医院的独特印记:
与改革开放同频,加快追赶世界医学前沿的脚步。让红医精神流传,点亮无数患者的生命之光。
站在新征程上,中日友好医院继续书写现代化医院发展的新篇章。
中日友好医院现在的全景。(中日友好医院供图)
大医风范 薪火相传
“只要我一息尚存,就要多救治一个病人!”中日友好医院首任院长辛育龄践行诺言,为人民健康奉献了一生——
在战火中同白求恩并肩战斗救治伤员;为寻找针刺麻醉最佳穴位不惜在自己身上扎针试验;年过八旬,仍坚持每周出门诊,参加科室查房……
岁月流转,辛育龄的红医精神,已熔铸于这所医院的底色。
帮无数不孕症妇女圆了“母亲梦”,98岁高龄的国医大师、医院中西医结合中心指导专家许润三依然坚守在临床一线。
开的处方价格廉、药味少、疗效好,对偏远地区来的患者加号要求从不拒绝……许润三教导弟子们:“做医生不能冷冰冰。”
创新中医“风邪”理论,形成“风咳”“风哮”辨治体系,研制苏黄止咳胶囊……国医大师、著名中医呼吸病专家晁恩祥为众多饱受咳嗽困扰的患者带来福音。
“不要怕临床上遇到的问题,不能绕着走。”晁恩祥经常对学生们讲,要思悟创新,从临床、科研关键因素中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筚路蓝缕,春华秋实。
专注攻关“糖尿病能否被预防”这一难题的潘孝仁,躬身研究神经遗传病和运动障碍疾病的王国相……一批医学大家载入中日友好医院院史,树起医术医德的丰碑。
砥砺奋进,蓬勃不息。
胸外科副主任马千里收藏着一件辛育龄亲笔题字的手术服,上面写着:做白求恩式好大夫。
由马千里担任首任队长的“辛育龄小分队”,活跃在社区、学校和企事业单位等,为群众开展义诊咨询、健康科普。
2008年,辛育龄教授行医70年纪念。(中日友好医院供图)
“医院组建‘辛育龄小分队’,就是要像辛老那样,将党的温暖和关怀送到群众身边,将医学发展的成果与基层共享。”中日友好医院党委书记宋树立说。
2004年,中日友好医院在北京市率先开展“365天无假日门诊”。2011年,为进一步缓解“看病难”问题,医院全面启动夜间门诊和夜间医技检查服务。
到基层去,到一线去,到群众需要的地方去。前辈们的足迹,仍在延续。
跨越山海 护佑生命
从“非典”到新冠,遇疫情来袭,有担心,有紧张,但没有一个人退缩。
作为国家卫生健康委直属医院,哪里有险急,哪里就有中日友好医院的旗帜。
1998年夏天,医院11名医护人员组成第一支“国家医疗队”,赴长江大堤最危险的湖南灾区开展医疗防疫工作;
2008年,四川汶川地震期间,医院先后派出26名医疗队员、参加8批抗震救灾医疗队奔赴灾区;
2020年,医院先后组建6批164人的医疗队奔赴武汉疫情一线……
在重大疾病防控、重大自然灾害应对中,中日友好医院医务工作者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全力以赴救治患者。
中日友好医院1984年开院时的全景。(中日友好医院供图)
组建医疗队进藏义诊;连续派遣团队驻点帮扶;印度洋发生强烈地震和海啸,以中日友好医院为首的第四批医疗团队赴受灾国开展医疗救治和卫生防疫……
中日友好医院院长周军说:“在国家重大活动保障和重大突发事件应对中,中日友好医院总是能够挺膺担当、冲锋在前。只要国家和人民需要,我们义不容辞,不辱使命!”
开赴“老、少、边、穷”地区,行至全国28个省份、110多个地区、179个站点……医院承担的“健康快车”任务已为近20万名白内障患者提供免费手术治疗,帮助他们重见光明。
从援助一个专科到帮扶一家医院再到服务一方百姓,从短期巡诊到长期派驻再到远程支持,中日友好医院一路耕耘,奉献医术。
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文明单位、全国卫生健康系统“模范单位”、27个党支部获评为中央和国家机关“四强”党支部……一个个荣誉,见证跨越山海、生命至上。
医改先锋 勇挑重担
咳、喘、气短……常见于中老年人的慢阻肺病,今年被纳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这一造福患者的重大举措,离不开中日友好医院专家们的奔走努力。
现代化医院离不开高质量的医学水平。
2020年,中日友好医院与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共同组建国家呼吸医学中心,围绕呼吸道相关疾病,研究临床上最需要的问题,也引领带动相关医院共同发展。
2022年,国家中西医结合医学中心在中日友好医院揭牌,聚焦肿瘤、糖尿病、高血压等重点病种,创新中西医协作模式,开展中西医临床攻关。
“国家‘双医学中心’彰显了医院的特色和优势。”国家卫生健康委有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中日友好医院主动担当“医改先锋”,勇挑提供急危重症和疑难复杂疾病诊疗服务的重任。
图为中日友好医院。(中日友好医院供图)
探索现代医疗管理不停步:全面推行主诊医师负责制,护理垂直管理,建立起完备的现代化医学人才教育体系,打造国家级大器官移植中心……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我们要继续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努力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为增进人民健康福祉、建成健康中国做出新的更大贡献。”宋树立说。(记者董瑞丰、李恒)
(责任编辑:秋彤)
2024-10-27
2024-10-24
2024-10-23
2024-10-19
2024-10-18
2024-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