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日报 时间:2024-09-13 19:37:12 热度:575
跨越5000多公里,从东海之滨来到珠峰脚下,已经有3个年头了。从我所在的西藏日喀则市人民医院出门不远,就是城市的主干道之一上海路。这条道路,正是两地携手同心的深情印记。
对口支援西藏,医疗卫生是重要方面。2015年,上海首批“组团式”援藏医疗队来到日喀则。至今,上海已有23家三甲医院累计派出10批210名医疗骨干。从破旧的老院区,到现代化的新院区,日喀则市人民医院已经成为当地最大的三甲医院,每年接诊量近30万人次,为各族群众的生命健康护航。
医疗援藏,带来新的经验、技术、理念、方案,让许多疑难重症患者在家门口就能得到及时有效救治。前不久,医院心内科接诊了一名患者。患者因胸痛入院,经诊断后被判断为动脉导管没有封闭,援藏医生为他开展了日喀则首例介入封堵手术。首例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首例高难度的腰椎骨折微创手术、首例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手术……这些年来,一个个“首例”为患者带来实实在在的健康福祉,带动当地医疗卫生发展水平持续跃升。目前,数百项技术落地生根,填补了不少空白,一些疑难病症可以就地得到诊治。
患有先天脊柱侧弯的旦增,跟随援藏医生去上海接受了矫正手术,期待着彻底康复后,能成为一名足球运动员;小耳畸形、听力受损,顿珠一直不够自信,手术后,他脸上的笑容渐渐多了起来……高原上的好风景很多,好故事更多。对于医生来说,没有什么比患者脸上的笑容来得更治愈、更动人。
医疗援藏,既要让更多好医生欣然奔赴,也要为当地打造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我们采用团队带团队、专家带骨干等模式,手把手帮助受援医院培养医、教、研、管人才。相比于一位专家、一台手术、一个学科的输送,“组团式”援藏可以整合优质资源,将成套制度、理念传递到受援医院,形象地讲就是“带土移植”。同时,我们持续选派业务骨干赴上海市进修学习。如今,很多以往不敢想、没法治、治不好的病,当地都能治了。
帮扶一个点,惠及一个面。为了让更多群众受益,我们的医生也积极走出去。此前,萨迦县突发一起高处坠伤,县医院救治条件不足,也没有患者需要的血液。我们紧急安排援藏医生带着血液去县里,为伤者进行手术,挽救了生命。近两年来,医疗队多次组织专家会诊、下乡巡诊,积极开展各类义诊科普活动,受益群众2000余人次。
今年是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的第十个年头。如今的西藏,已实现400多种“大病”不出自治区、2400多种“中病”不出地市、常见“小病”在县级医院就能得到及时治疗。今年也是全国对口援藏30周年。30年来,从单一的项目援藏,到人才援藏、就业援藏、“组团式”医疗援藏、“组团式”教育援藏……越来越多人才扎根雪域高原,矢志艰苦奋斗,不仅为西藏发展注入强大活力,更奏响了民族团结的强音。
援藏是缘分,是责任,更是一辈子的精神财富。这个接力棒,我们会一棒一棒传下去。(王庆华)
(作者为上海市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工作队队长、日喀则市人民医院党委书记,本报记者徐驭尧采访整理)
(责任编辑:秋彤)
2024-12-27
2024-12-27
2024-12-27
2024-12-27
2024-12-27
2024-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