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华网 时间:2024-07-27 10:13:36 热度:931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7月26日宣布,该中心研究团队利用一种血浆中的生物标志物,实现鼻咽癌治疗效果和复发转移风险的实时动态监测,有望为鼻咽癌个体化治疗提供新策略。相关论文日前发表于国际医学期刊《癌细胞》。
论文通讯作者、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副主任孙颖介绍,肿瘤患者的复发转移风险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随着抗肿瘤治疗的进行,动态地发生着改变。理论上,重复进行肿瘤组织活检是获取相关信息最直接的方法,但是这种有创性检查患者接受度低,临床应用受到较大限制。
为了探索更加简便、可靠的手段来准确、实时地监测抗肿瘤治疗疗效和患者复发转移风险,研究团队以鼻咽癌作为研究模型,开展了一项前瞻性、大样本的观察性队列研究。
论文第一作者、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博士后吕佳蔚表示,鼻咽癌与EB病毒感染密切相关,鼻咽癌细胞会释放一种名为“游离EB病毒DNA”的物质进入血液,这是鼻咽癌的重要生物标志物,可以通过采血进行检测。
该研究招募了1000例接受根治性放化疗的鼻咽癌患者,采集受试者的治疗前、诱导化疗、放疗等不同治疗节点的外周血加以分析。结果显示,抗肿瘤治疗中,游离EB病毒DNA浓度的动态变化与患者的治疗疗效和复发转移风险之间呈现出密切的联动关系。
根据该研究结果,治疗过程中,游离EB病毒DNA浓度在诱导化疗期间或放疗期间实现快速清零的患者,肿瘤在诱导化疗或放疗一开始则迅速缩小,治疗响应性好,3年无病生存率高。相反,治疗过程中游离EB病毒DNA浓度持续未清零的患者,肿瘤则难以消退,甚至增大,治疗响应性差,3年无病生存率低。
孙颖表示,既往治疗模式下,鼻咽癌患者一律接受“诱导化疗+同步放化疗”,过程中治疗策略不会改变。这项研究表明,在相关生物标志物的指导下,鼻咽癌治疗可适时增加或降低强度,抗肿瘤治疗模式有望走向个体化。(记者徐弘毅)
(责任编辑:秋彤)
2024-12-30
2024-12-30
2024-12-30
2024-12-30
2024-12-29
2024-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