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华网 时间:2023-11-30 20:05:46 热度:591
新华社北京11月30日电 题:聚焦2023世界艾滋病日:用爱注入希望 防“艾”仍在路上
新华社记者顾天成、林苗苗、申安妮
当前我国艾滋病整体疫情处于低流行水平,艾滋病经输血和血制品传播实现基本阻断,抗病毒治疗覆盖比例达90%以上……自1985年报告第一例艾滋病病例以来,我国艾滋病防控政策日益完善,防治工作取得积极进展。
12月1日是世界艾滋病日。专家表示,艾滋病防治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既要有早筛早治的科学路径,也离不开用爱心给患者们带去希望。
我国艾滋病感染率、死亡率处全球较低水平
中国疾控中心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底,我国报告存活艾滋病感染者122.3万例,累计报告死亡病例41.8万例,感染率和死亡率均处全球较低水平。
国家卫生健康委副主任、国家疾控局局长王贺胜表示,深入推进重大传染病防控,是有效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安全、推进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经过多年的持续攻坚,我国艾滋病等重大传染病防治体系不断健全,防治能力持续增强,各项关键指标稳步提升。
2004年起,我国实施“四免一关怀”政策措施,延续至今;2006年,国务院发布《艾滋病防治条例》;自2000年起,国务院办公厅先后出台了4个遏制艾滋病传播的五年行动计划;2019年,10部门联合制定《遏制艾滋病传播实施方案(2019—2022年)》;2023年2月,国务院防艾委印发关于开展艾滋病防治质量年活动的通知……近年来,我国政府及卫生疾控部门采取一系列举措,推动艾滋病防治工作。
11月30日,中国疾控中心2023年世界艾滋病日主题宣传活动现场。新华社记者顾天成 摄
国家疾控局传染病防控司有关负责人介绍,当前,全国艾滋病救治及药品供应体系已覆盖2517个县(区、市);筛查实验室和检测点发展到5万余家;抗病毒治疗覆盖比例超90%,治疗成功比例超95%;先后实施5轮全国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建设……一个个数字背后,折射出我国艾滋病防控体系的历史性变化。
艾防事业面临新挑战和新问题
“以低毒、等效、价廉为特征,我国抗病毒药物已基本满足了本国艾滋病治疗需求,大幅降低死亡率,有效减轻政府经济负担。”北京协和医院感染内科主任、艾滋病诊疗中心主任李太生说,然而当前我国面临艾滋病患者老龄化、耐药与合并症增多等明显趋势,为艾滋病治疗防控带来新的挑战。
李太生认为,我国艾滋病诊疗的重心开始由传染病专科医院向综合医院转移,建议畅通艾滋病患者获得医疗救助的通道,加强医防协同,通过多学科合作攻克艾滋病临床研究难点。
随着药物科学不断发展,艾滋病阻断药物近年来进入人们的视野。医学专家指出,阻断药不是“万能后悔药”,并不能百分百阻断成功,使用后及时检测随访很重要。
“阻断药是指在出现高危行为或暴露后,用来阻断人体中病毒进行合成的药物。”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疾病科主任医师侯凤琴介绍,正确地服用药物,能够在72小时中成功阻断,应在医生指导下、在规定时间中服用,服用后及时检测随访。
艾滋病患者依然期待充分就医和社会包容
“仍有部分感染者处于‘冰山之下’。”李太生表示,他们中有许多由于顾忌社会目光和自身心理压力,主动筛查意愿较低。不自知、不干预的感染者更容易导致病毒的传播。创造筛查更方便、就医更充分、对感染者更为友好的社会环境,有利于遏制传播势头。
我国相关法律明确,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歧视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及其家属。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及其家属享有婚姻、就业、就医、入学等合法权益。
“社会力量就像是一棵大树,如果每个人都伸出一点枝叶,就可以为别人多遮挡一点风雨。”复旦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熊浩呼吁,每一个人都以平和、科学、包容的心态对待感染者群体,共抗艾滋。
“我从1996年就开始照顾艾滋病病人,接触过超5000名患者。”北京性病艾滋病防治协会副会长、前北京佑安医院爱心家园护士长福燕告诉记者,20多年前,全球范围内也尚无成熟抗病毒药物。
如今,国家“四免一关怀”政策不仅免费提供治疗药品,还对生活困难并符合条件的感染者及其家属给予生活救助。中国艾防事业的历史变迁,折射出健康中国建设“人人享有”,折射出文明社会对感染者的关怀救助。
福燕说,她近期还同1998年护理过的患者见了面,他们目前生活得很好。“大家从困难时一起走过,对这20多年的变化,我们真的都好高兴。”她说。
(责任编辑:秋彤)
2024-11-22
2024-11-22
2024-11-22
2024-11-22
2024-11-22
2024-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