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本站原创 时间:2011-04-18 00:00:00 热度:1833
一床难求排期到年底
本想货比三家,却被不客气地告知:“你还想比价就只能在内地生了。”
日前,羊城晚报记者以“想去香港产子”的名义向多家赴港产子的中介咨询时,被明确告知内地孕妇绝对不可能约到公立医院床位,大批原计划在公立医院生子的孕妇都要改去私立医院。私立医院本来就不宽裕的床位变得格外紧张,很多私立医院病房排期到了年底。几乎所有的中介都说房源信息每天都在变动,各个中介都在抢,“手快有手慢无”。
在一些中介公司的网站上,记者注意到赴港生子服务分不同等级,均承诺“一条龙”全套服务,价格不等。最低只要五六万元,最高可达15万元。不过客服人员告诉记者最低五六万元是前段时间的价格,现在“拒收令”下了以后,房源竞争更加激烈,价格又有上调。现在只有刚怀孕 两三个月的孕妇才可能约到普通产房,全套服务下来顺产需要六七万元,剖腹产需要近8万元。如果已经怀孕4个月的孕妇基本约不到普通产房,怀孕5个月以上连贵的产房都约不到了。
对于已经怀孕8个月的“准妈妈 ”,中介表示要通过“非常渠道”才能约到床位,当然价格也不菲,有的开价12万元,有的甚至开价15万元!记者本想货比三家,却被不客气地告知:“你还想比价就只能在内地生了,我们排期都排到12月了。”
赴港产子其实风险大
香港的出生纸不等同于香港绿卡,如果“港生宝宝 ”在年满12岁没有达到申领绿卡的条件,还得回来内地
紧缺的床位、飙升的价格,对准备赴港生子的内地“准妈妈”会有多大的影响?操着一口流利普通话的中介公司香港代表贺小姐告诉记者,“来我们这里的客人 90%都是想生第二胎。以前是有些深圳等广东地区的‘二奶’,想为小孩拿个名分,在内地上不了户口啊,就只能过来香港,这是最早的一批。后来就是有钱人为了追二胎。”他们公司较早服务的人群多是以深圳、广州、潮汕等广东地区为主,主要用语是粤语,但近几年其他省份的客人也多起来了。
家住广州祈福新邨的严女士 已有一个3岁大的儿子,为了给儿子找个伴儿,她于今年2月再次怀孕,并准备赴港产子。这次政策的变化和价格的上浮并没有让她的决心松动。严女士给记者算了笔账,如果她在广州超生,将来肯定要被罚款,至少要十几万元。赴港生子的费用再涨,也比这个低,再说孩子拿了香港户口,还可以享受12年中英双语免费义务教育、免费的医疗服务等。
广东省政府副秘书长、省人口计生委主任张枫此前接受羊城晚报记者专访时称:“中介往往会过分夸大去香港生孩子的好处,隐瞒可能存在的风险。实际上,香港的出生纸不等同于香港绿卡,如果‘港生宝宝’在年满12岁没有达到申领绿卡的条件,还得回来内地,那时候再想入内地户口,要征收社会抚养费 ,即使孩子不回国内入户、生活,照样按超生对待,虽可暂缓征收社会抚养费,但身为国家公职人员的父母,还要被‘双开’。”
20年后孩子前景未卜
但也有人反向思维,“越是稀缺资源越有价值,孩子将来的福利可能更有保障。”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一部分内地“准妈妈”赴港生子,主要是看中香港的福利,想给孩子一个美好未来,这次政策变动对这部分人有较大的冲击,让他们陷于纠结中。
2007年,特区政府的一项调查显示,在父母均为内地居民的婴儿中,只有约9%的父母表示子女会留在香港,其余91%打算把子女带回内地。他们让孩子生在香港,是考虑可以低分就读国内清华 、北大等名校,也可以选择就读香港大学,还可以直接考美国的大学,孩子将来移民其他国家也更容易。
但事情并不是十全十美的。国家有关部门明确表示,内地孕妇在港分娩的婴儿,不能拥有“双重户籍”。如果获得香港居民身份,则不能再拥有内地户口及享有相关福利待遇。孩子不能享受内地义务教育,必须交不菲的借读费或者就读收费较昂贵的民办学校。
广州市民黄女士说:“我姐姐是2002年去香港产子的,那时全部费用约8万元,当时以为没有后顾之忧,但是现在侄子上学,因为没有本地户口只能读私立小学,每个学期都要好几万元,现在港穗两地差距已经越来越小,十年后的事情谁知道。”
有的父母考虑得更深远:按照内地的发展状况,20年后,各种社会保障和福利必然有大幅度的提升;费了半天劲,发现还不如待在内地,岂不冤枉?再者赴港的内地宝宝井喷,人口迅速增加难免会导致香港未来福利保障的缩水。另外如果孩子回到内地,可能心理上会有优越感,而面对他们不熟悉的香港文化,内心又会产生落差,不利于孩子健康心理的建立,甚至会受到歧视。
但也有人反向思维,“越是稀缺资源越有价值,孩子将来的福利可能更有保障。”
形成利润庞大的产业链
2008年,内地夫妇赴港产子数目是25000多名,若其中一半由中介包办,那么按照平均每人15000元港币的价格,就制造了1.8亿的行业收入
一直饱受人口超低出生率困扰的香港,去年出生儿高达8.8万人,但这其中超过3万左右新生儿 的父母均为内地身份,这个数字与10年前的620人相比,增加了近52倍,增幅惊人。
赴港生子,一开始是香港某些家庭接待内地亲戚朋友,这几年渐渐发展成利润庞大的产业链。香港人对赴港内地产妇 的态度,有人用“又爱又恨”来形容。香港产妇认为内地产妇挤占了她们的医疗资源,使她们享受的医疗服务大幅缩水,未来更可能抢夺本地人的房屋、福利、就业机会。
内地产妇给香港公立医院带来不少收入,创造不少就业机会,但也给医务人员带来人手不足、工时过长、压力过大等问题。私家医院产科收入的盈余甚至还可以用于支持其他专科的发展,不过超负荷的运作,势必对医疗服务造成不良影响。
眼下,内地孕妇给香港经济带来的收益却是绝对不容小看的,除了医疗机构的收益外,还拉动了酒店、饮食、运输业的需求。记者在网上输入“赴港产子”,发现出现链接超过百万,其中多数都是一些中介公司的广告链接。这里面有一些是“黑中介”,从内地招徕到客人以后,转到香港中介的组织,再由这些组织转手把客人 “卖”给一些便宜的酒店、包车公司、没有信誉的医疗机构等。但更多的是在深港 两地从事实质服务的机构,除了业务和行政人员之外,还需要有住房、汽车等配套资源,以及医疗专业人士提供实时服务。
曾经有学者作过比较保守的假设性统计:2008年,内地夫妇赴港产子的数目是25000多名,若其中一半是由中介包办,那么按照平均每人15000元港币的市场价格,就制造了1.8亿的行业收入。
可从长远来看,如果内地孕妇保持滚滚涌入的浪潮,很有可能会为将来埋下更多隐忧,比如将来香港的医疗机构、教育能承受得了这么多新增的香港人吗?从香港政府时松时紧的政策中,也可以看出他们的矛盾和纠结,未来的变数也更不可预期。 (记者 陈辉 实习生 何嘉嘉)
链接
回放:
政策风云变幻
【事缘】
一对大陆夫妇于1997年9月持双程证到香港,并逾期居留,期间生下男童庄丰源 ,后遭入境处发现遣返。不过,在2001年7月,香港终审法院根据《基本法 》第24条指出:大陆人到港产子,即使父母都不是香港人,孩子仍享有香港永久 居民身份。这从法律层面让港生儿的身份得到认同,自此为内地孕妇赴港产子打开门闸。
【助长】
2003年港澳自由行,更是从心理和地理上,为赴港生子的内地夫妇打开了一扇大门。从2001年620人到2008年25000人,40倍的增长速度,新生代香港宝宝也因此成为香港人口增长的主力。
【涨价】
2007年2月1日,特区政府推出了“产科服务中央预约制度”。所有孕妇包括赴港产子的内地孕妇,必须事先与医院预约并接受产前检查。
【冻结】
2009年10月8日,香港医院管理局宣布:从11月起,所有公立医院今年剩余时间冻结非本地孕妇预约服务,以保留足够名额应对香港孕妇分娩。
【重开】
2010年1月1日,香港医管局宣布,重新开放非本地孕妇预约服务。当月内地孕妇就在香港公立医院产下了850名婴儿,超出2001年全年数字。
【设限】
2011年4月初,香港医管局宣布从4月9日开始,香港公立医院不再接受内地孕妇的预约,直至今年年底。
2024-12-25
2024-12-25
2024-12-25
2024-12-25
2024-12-25
2024-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