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之窗
健康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新闻
加大护理型床位建设力度 加强失能老人长期护理保障

来源:中国消费者报 时间:2022-09-30 20:15:29 热度:933

  “一人失能,全家失衡”,正在成为越多越多家庭所面临状况的真实写照。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副秘书长周红在接受《中国消费者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我国现有失能老人4000多万,这部分人群最需要社会照护,大量失能老人亟待入住养老机构。截至目前,全国各类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达到36万个、床位812.6万张,床位数是2012年的近两倍,但护理型床位占比还相对较低,服务能力远不能满足失能老人的需求,不同程度失能老人的照护成为养老领域的最大痛点,亟待加强护理型床位建设。


  对于健康老人而言,养老就是要主动健康,延缓失能,降低失能率。而对于失能老人而言,养老就是要有尊严地生活。


  失能老年人需要专业照护服务


  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是指在养老机构内部面向失能老人的照护服务需求,体现基本生活照护功能和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医疗护理服务功能的床位设施。


  周红介绍说,养老机构设置的护理型床位应具备移动、防滑、辅助起坐等基础护理功能,配备协助失能老年人移动、就餐、洗浴、如厕等基本生活和服务所需辅助器具,每床安装紧急呼叫设备,实现老人居室、卫生间、浴室、餐厅、公共活动空间无障碍。按照国际标准,每3名失能老人配备一名护理员,养老机构应设有医务室、护理院或康复医院等医疗机构,由专业医护人员提供医疗、康复护理、精神慰藉等服务。


0-0a1.jpg

北京市大兴区绿康源老年护养院的护理员帮助失能老人做康复训练。


  82岁的杨奶奶经医院检查为左髋骨骨折,并患有脑梗塞、动脉粥样硬化症、左膝关节炎等疾病,生活完全不能自理,需要静养并进行相关的康复活动。杨奶奶入住北京市大兴区绿康源老年护养院第6天,身边护理人员发现老人出现精神淡漠、进食困难、失语、右上肢无力等症状,立即联系本院医师会诊治疗。老人被诊断为脑中风。院方及时联系家属并将老人转送到医院治疗。老人病情好转后,回到护养院居住。护养院为老人提供1对1的护理服务,医师每天为老人提供医疗服务,护理员为老人提供24小时全天候护理,康复师每天指导老人定时进行腿部康复训练,防止肌肉萎缩。经过两个多月的努力,杨奶奶可以借助外力短时间不用扶人站立行走,身体恢复良好。


  北京龙泉老年公寓居住着150位老人,入住率接近90%,平均年龄80多岁,其中一半老人长期卧床不起。不卧床的老人要么坐着轮椅,要么患有阿尔茨海默病,每餐有40多位老人需要喂饭。该院院长张俊华向《中国消费者报》记者介绍说,龙泉老年公寓的医护人员每天至少工作12个小时,医师为老年人提供康复锻炼、心理咨询、检查身体、治疗疾病等服务,护理员为老人提供起床、翻身、整理床铺、饮水、用餐、服药、如厕、洗澡等服务。相比能自理的低龄老人,失能老年人最需要照护服务。


  积极支持护理型床位建设


  国家卫健委老龄健康司发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约有1.9亿老年人患有慢性病,失能失智人数约为4500万。60岁及以上老年人中约有1500万痴呆患者,其中1000万是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中国疾控中心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有75%的老年人患一种及以上慢性病,16%的老年人存在失能或部分失能症状,4.8%的老年人则处于完全失能状态。


  2019年,我国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仅占40%左右。近几年,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失能老人养老问题,出台一系列发展规划,大力发展护理型床位。


  国务院发布的《“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提出,提升公办养老机构服务水平。加大现有公办养老机构改造力度,提升失能老年人照护能力,增设失智老年人照护专区,在满足政策保障对象入住需求的基础上优先安排失能老年人入住。支持1000个左右公办养老机构增加护理型床位。到2025年,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达到55%。


  一些省市结合本地经济发展水平和人口老龄化实际,制定了更高的发展目标。《上海市深化养老服务实施方案(2019—2022年)》提出,到2022年,全市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达到总床位数的60%,“十四五”期间继续保持这一水平,并根据实际需要稳步提高。福建省政府提出,力争2025年全省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超过60%。《江苏省“十四五”养老服务发展规划》提出,到2025年,护理型床位数占养老机构床位总数的70%。


  与此同时,一些地方加大对养老机构建设护理型床位的补贴力度,并对失能老人实行护理补贴。南京市民政局发布的《关于健全完善养老服务补贴的通知》提出,以自建产权用房举办的养老机构,每张护理型床位给予1.5万元的一次性建设补贴;以租赁用房举办且租期5年以上的养老机构,每张护理型床位给予7500元的一次性改造补贴;普通型床位改造为护理型床位,每张床位给予2500元一次性改造补贴。


  《北京市老年人养老服务补贴津贴管理实施办法》规定,发放给重度失能或持有相应残疾证的老年人,用于因生活自理能力缺失而产生的长期照护补贴,包括但不限于购买照料支持、照顾服务、护理服务等照护性服务。经能力综合评估为重度失能的老年人,残疾等级为一级的视力、肢体、智力、精神残疾老年人,残疾等级为二级的智力、精神残疾老年人中的多重残疾老年人,补贴标准为每人每月600元;残疾等级为二级的视力、肢体残疾老年人,残疾等级为二级、三级的智力、精神残疾老年人,补贴标准为每人每月400元;残疾等级为一级、二级的听力、言语残疾老年人,补贴标准为每人每月200元。


  亟待建立长期照护制度


  中国社科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员杨团在接受《中国消费者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我国多数公办和高端民办机构一直瞄准的供给对象是健康老人,并非失能老人,入住公办养老机构的约有70%是能自理老人,而入住中小型民办机构的约有70%是失能老人。长期照护体系应全面统筹老人照护服务,而且长期照护服务体系的政策焦点要对准失能老人。


  同时,照护需求与医疗需求难以清晰划分边界。大多数失能老人只需要简单的医疗服务,更多的是生活照顾及健康护理,却很容易以疾病治疗方式住院治疗,付出高昂的住院费用,并长期占据医院床位,形成“社会性住院”普遍化,致使公共医疗费用急剧上涨、社会保障资金告急、财政压力巨大。尽管使用医保基金为部分失能老人支付护理费合理合法,但很不合算。


  杨团表示,长期照护是人类社会进入老龄、深度老龄甚至超高龄社会的伴生制度,是走入健康老龄时代的人类社会不可或缺的基本公共服务制度。迄今,我国尚未建立主要针对失能老人的独立的长期照护政策体系,而是将长期照护服务夹带在面向所有人的养老服务政策中,长期照护所需资金以扩大社会救助的方式解决。长期照护制度缺失是造成资源匮乏、人才短缺、结构扭曲、政策偏移的主因。她建议,将失能老人长期照护提上国家重大政策议程,设置独立的社会政策规划,进行政策基础工程建设,努力实现对失能老人以及全体失能者长期照护服务公开、公正、公平的全覆盖。


  “失能老人的照护需要耗费更多的精力,也需要更专业的技能。”周红表示,与快速增长的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相比,我国养老护理员队伍建设存在人员短缺、整体素质不高等问题,特别是针对失能老人的专业护理员更为缺乏。究其原因,主要是护理人员社会地位、薪酬待遇低以及晋升机制不健全,使护理人员看不到发展希望。目前,我国对养老护理员的需求总量超过500万名,而现在仅有32.2万名,远远不能满足老年人群生活照料、医疗护理等方面的需求,亟待加大培养养老护理员的支持力度。(记者 孙燕明)


(责任编辑:秋彤)

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

您是不是忘了说点什么?

0 条评论
最新新闻

殷大奎

于智敏

于福年

俞梦孙

张维波

杨 泽

于树玉

万承奎

陶国枢

产业园地
网站介绍 | 加盟合作 | 免责声明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网上投稿
Copyriht 2011 by www.jkchin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健康之窗网站版权所有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支持协办: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养老健康科技创新分会
投稿邮箱:zgjkzc@sina.com QQ:492974624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许可证编号为: 京ICP备09047049号-1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