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光明日报 时间:2022-07-28 23:56:38 热度:672
全国备案中医诊所超过2万个、2012年以来中央财政累计投入建设中医馆3.67万个……记者7月26日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近十年来,我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明显提升。
“基层中医药服务是中医药发展的根基,是维护人民群众健康的基础保障。”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副司长赵文华在发布会上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通过持续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我国基层中医药服务体系不断健全。
“有没有”解决了,“优不优”提上日程
“方便看中医、看上好中医”是一直以来百姓普遍追求,怎样有效打通这“最后一公里”?实现中医资源和百姓需求的有效对接?
现在,基层中医药服务网络趋于完善,这意味着百姓可以在自己家门口的医院实现便捷就医。“截至2020年年底,全国76.7%的县级区域设置了公立县级中医类医院;87%的县级综合医院和64%的县级妇幼保健服务机构设有中医科,85%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和68%的村卫生室配备了中医诊疗设备;县级非公立中医类医院5473个、门诊部3544个、诊所达6.3万个,备案中医诊所21382个。”赵文华介绍说。
“有没有”解决了,“优不优”提上日程。过去,中医从业者存在人员匮乏、结构不均的问题,在这些年的努力中,基层中医药队伍建设得到加强,四川省兴文县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目前县中医院成功创建了三级乙等中医医院,县人民医院、妇幼保健院均设立了中医科。2021年基层中医药服务量达47.8%,基层中医药服务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四川省兴文县委书记陈良云说。
网格完善了,队伍加强了,基层中医药的服务能力也随之显著提升。
“一般病在市县解决,日常疾病在基层解决”
在已经取得成就的基础上,基层中医药服务依然存在短板和不足,实现百姓真正方便就医还任重道远,针对现存的各种问题,我国围绕“补短板、强弱项、固根基”,打造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的“升级版”。
现有的基层中医药服务体系,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山东省济宁市委副书记、市长于永生提出了他们的解决方案,市政府出台《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市县两级均成立了党政主要负责人牵头的促进中医药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同时加大对基层中医药的投资,让更多优质资源更好地服务基层百姓,实现“首诊在基层”“一般病在市县解决”。
中医药发展离不开青年人才。赵文华介绍,要让中医药留住年轻人,也要让年轻人认识中医药的魅力。“具体来说,就是通过完善和落实基层中医药人员编制备案管理、职称评聘、收入分配等政策措施,吸引中医药人才到基层工作、安心在基层服务,为中医药振兴发展提供坚强的人才保障。”
关于未来几年中医发展的目标,赵文华介绍:“到2025年,融预防保健、疾病治疗和康复于一体的基层中医药服务网络更加健全,服务设施设备更加完善,人员配备更加合理,管理更加规范,能够提供全民和全生命周期的中医药服务,中医药服务能力得到较大提升,较好地满足城乡居民对中医药服务的需求。”
便捷的中医服务就在身边
相比于之前,百姓就医更近了。“目前我县百分之百的乡镇卫生院、90%的村卫生室都能够提供中医服务,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够享受到便捷的中医服务,群众获得感更加充足了。”陈良云介绍。
发布会上,赵文华介绍,从2012年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五部门就将基层中医馆建设纳入提升工程主要目标。从那一年开始,中央财政每年投入经费建设中医馆,目前已经获得了广泛的成效,预计今年年底,将会实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中医馆建设的全覆盖。
中医药不再是医院的专属,已经走出医院,走进千家万户。陈良云说,在保证质量不下滑的前提下,应该充分发挥中苗医药“简便验廉”的作用,减轻百姓负担。四川省兴文县将中医药医保起付线降低了一个档次,把137项中医药诊疗技术纳入了医保报销范围,对符合基本医疗报销者,中医药费用报销比例提高了5%,让“看病难,看病贵”不再成为担忧。
“‘十四五’期间,我们将继续大力推广中医适宜技术,使基层中医药服务基本实现全覆盖,到2025年达到‘两个百分之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能够百分之百规范开展6类10项以上中医适宜技术;社区卫生服务站百分之百规范开展四类六项以上中医适宜技术。80%以上的村卫生室达到能开展四类六项以上中医适宜技术。”赵文华说。(记者 田雅婷 崔兴毅)
(责任编辑:秋彤)
2025-01-09
2025-01-09
2025-01-09
2025-01-09
2025-01-09
2025-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