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之窗
健康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新闻
完善防控措施 加强救治力量

来源:人民日报 时间:2022-04-14 21:31:38 热度:526

医疗卫生专家为上海抗击疫情建言献策


本报记者 申少铁


  当前,上海本轮疫情仍在高位运行。作为特大城市,上海人口密度大,人流、物流频繁,实现“动态清零”任务繁重。如何进一步做好疫情防控,尽快实现社会面“动态清零”?如何做好确诊病例救治和无症状感染者隔离观察?4月11日在上海召开的专家座谈会上,一些医疗卫生专家建言献策。


  完善筛查措施,做好重点区域、重点人群防控


  “奥密克戎变异株传播速度非常快,同时具有很高隐匿性,一旦发现感染者,往往呈现家庭聚集、单位聚集,并快速扩散。”上海市防控办疾控组副组长陈昕认为,“筛透、拔清、控住”是当前疫情防控的关键。应结合疫情流行水平、区域地理、人口特征等因素,动态优化“抗原+核酸”组合式筛查策略,提高发现感染者的时效性。


  提升核酸检测筛查效率。中国疾控中心传染病所研究员卢珊建议,在采取现有核酸检测筛查策略的基础上,进一步突出重点。比如,本地医疗机构、疾控部门、第三方检测机构的精锐力量重点保障疫情较重的区域。对于城中村、大型企业和建筑工地等聚集疫情规模较大的点位,采用“2次抗原+1次核酸检测”策略,开展快速筛查。


  “针对老旧小区、农村出租民宅等点位,各街道、乡镇要分类细化摸排,落实责任,加大管控力度。”上海市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专家组成员、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副院长吴凡说,对每日感染人数持续高位或仍在上升的小区、企业等,组织专业力量深入分析封控以来每日新增感染人数持续增加的原因,包括感染者聚集特征、可能的传播途径、防控措施落实情况等。实行三区分类管理后,对疫情出现下降的区域,适当减少筛查频次,节约筛查力量;对疫情仍处于高位的区域,增加筛查力量,提高对阳性人员发现和转运的速度。


  加强集中用工单位和城郊行政村疫情防控管理。上海市疾控中心党委书记袁政安认为,当前,上海市出现了集中用工单位、城郊行政村聚集性疫情增多的趋势。要压实集中用工单位主体责任,强化城郊行政村封控管理。


  切实提高老年人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率。目前上海市疫苗总体接种率很高,但60至69岁老人疫苗两针接种率为78%,70至79岁为61%,80岁以上仅为15%。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研究员刘珏认为,老年人群是奥密克戎变异株感染后重症、死亡的高风险人群。应加快老年人群疫苗接种工作力度,还要统筹老年感染者救治工作,在发现、转运、隔离、救治、健康监测等各环节予以优先,建立专门工作机制,尽可能减少重症、死亡。


  盘活定点医院资源,对感染者进行分类救治


  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大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院长宁光分析,奥密克戎变异株致病性较低,重型和危重型比例低,但病毒阳性合并基础疾病患者比例较高,而基础疾病可能出现加重甚至致死。他建议,对无症状感染者、轻症病例、基础疾病感染者、基础重症感染者和重症病例进行分类救治。对于定点医院来说,康复者应尽快出院、到社区进行居家健康观察,部分无基础疾病的病例可以转到方舱医院,以便盘活定点医院资源。


  充分利用定点医院的优质医疗资源。宁光介绍,瑞金医院北部院区成立专家救治小组和专家咨询组,建立每天定期会诊制度。同时,将高年资和高水平医护力量派往一线,成立专科小组,以便更好治疗感染者的基础疾病。建议各定点医院充分利用自身优质医疗资源,开设专科病房,提升收治能力。定点医院的平台学科也要充分开放,例如麻醉、血库、检验科、药房等。此外,尽快恢复对ICU重症、血透、妊娠等特殊需求感染者的救治。


  提升重症患者救治能力。宁光认为,未来可能会有更多重症患者需入住重症监护室,因此有必要增加定点医院重症监护室床位数量,并适当将非定点医院的重症监护室有序开放。同时,增加重症监护室医生和护士数量,加强培训和指导。此外,建立重症患者筛查制度,对风险人群及早监测,一旦转重,立即转入重症监护室进行专业化评估、诊断和治疗。


  加强隔离病房和方舱医院的救治力量。宁光建议,专家应深入临床一线,进入隔离病房,对疑难复杂的病例进行查房、会诊。隔离病房和方舱医院要配备心理医生、临床药师和中医师,建立医疗、护理、院感、保障和行政每日联合交班制度,制定每日清单制度,提高救治效率。


  “医疗机构要维持最低且必需的群众看病需求,但应该避免感染者带来的院内感染。”宁光说,医疗机构必须严格执行分区管理,门诊、急诊、住院部各自分开,独立运行;每栋楼宇相对独立,人员不流动;每个病区相对封闭,减少不必要流动;公共平台区域相对独立。


(责任编辑:秋彤)

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

您是不是忘了说点什么?

0 条评论
最新新闻

殷大奎

于智敏

于福年

俞梦孙

张维波

杨 泽

于树玉

万承奎

陶国枢

产业园地
网站介绍 | 加盟合作 | 免责声明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网上投稿
Copyriht 2011 by www.jkchin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健康之窗网站版权所有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支持协办: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养老健康科技创新分会
投稿邮箱:zgjkzc@sina.com QQ:492974624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许可证编号为: 京ICP备09047049号-1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