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日报 时间:2012-08-18 13:57:10 热度:809
厦门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以患者为先
本报记者 蒋升阳 钟自炜
在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过程中,厦门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成立社区服务中心管理领导小组与社区医疗工作督导组,建立社区医疗例会等各项制度,定期派专家名医深入社区医疗服务中心坐诊,加强信息化网络建设,实现三级医院与社区信息共享与双向转诊,全力推进社区医疗工作,为群众减免了挂号费、专家门诊费、药品费等各项费用,实现了便民惠民,推动了医疗服务均等化,群众对社区医疗服务信任度明显提高。
厦门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创新内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在社区医疗中心进行检验采集后,由医院物流当天统一收集至医院进行检验;病人在社区电疗中心做心电图检查时,图像实时通过远程心电诊断网传至医院由专科医生进行诊断,并将诊断结果通过网络传输到社区医疗中心打印给病人……无需奔波,在家门口就可以直接享受到三甲医院的服务,这在如今的厦门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已成现实。
“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群众需要什么,我们就发展什么。”医院先后合并了3所区级二级医院和6个社区医疗服务中心,形成三级医院与社区上下一体化联动的服务模式。
通过双向转诊平台,社区医生初步诊断患者当前病情,以信息网络与医院共享。转诊患者到医院慢性病科服务门诊,无需再次挂号,在服务门诊就可以完成就诊全过程。患者在医院诊断明确、病情稳定后,医院医生又会将诊疗方案、建议和注意事项提供给社区医生参考。由此,医院专科医生诊断和制定治疗方案,病情稳定后转由社区全科医生管理和随访。
“好医生应惜药如金。”院长杨叔禹倡导的理念,在医院深入人心。除了院长,杨叔禹的另一个身份是医院总质控师,这也是厦门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严格控制医药费用、管控医疗质量的一个创新。
2005年,医院开始在医疗质量管理中引入现代企业质量控制的理念,实施首席质控师制度。2008年,首席质控师由最初的控制医疗、护理质量拓展到医疗、医技、临床药学、护理、医疗费用管理等范畴的全面质量管理,将费用和质量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
在建立首席质控师制度的同时,医院还通过医疗费用动态监管、超常预警、责任监督、大金额病历评议监督组等各项制度规范合理用药。
近年来,医院药占比即药品占总收入比例逐年下降。2011年,医院本部人均门诊费用与人均住院费用分别为124.9元与10848.9元,均低于全国三级医院平均水平,抗生素处方率控制在20%以下。
(责任编辑:秋彤)
2024-10-27
2024-10-24
2024-10-23
2024-10-19
2024-10-18
2024-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