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医药报 时间:2012-08-16 15:19:07 热度:890
新药研究从“重磅炸弹”模式转向利基市场——
□ 编译 伊 遥
罕见病是一类严重、慢性和/或逐步致残性疾病,危及患者的健康和生命。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称,已知的罕见疾病有近7000种。在欧盟,罕见疾病为患病率低于5/10000的疾病。一些罕见疾病的患病人群可能仅有10多例,而另一些较为常见的罕见疾病如多发性硬化、囊肿性纤维化和进行性肌营养不良,发病率相对高。总之,罕见疾病影响着发达国家人口的6%~7%。与糖尿病或动脉粥样硬化等疾病相比,罕见疾病代表了生物制药行业一个非常小的市场机会,不过这个小型市场正变得对制药公司越来越具吸引力了。对于制药公司来说,这个市场蕴含的价值也开始显现——在监管方面挑战的增加和药物开发成本的推动下,制药行业对药物的开发正在从“重磅炸弹”模式转向利基市场(被优势企业忽略的细分市场)。对于制药行业来说,这种药物开发战略的转变正当时。
开发优势显现
首先,大型制药公司因新药研发生产力下降,急需寻找合适的替代品。罕见病药物的开发成本更低,而比传统药物的价格更高。例如在美国,每位罕见病患者的治疗费用在20万~50万美元。这表明,罕见病药物是一个高利润的潜在领域。
其次,个体化用药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凸显罕见病药物开发的优势。罕见病药物和更有针对性的诊断产品日益受到重视,代表医学正在向个体化方向发展,不可避免的将会导致目标患者人群的数量下降,未来大多数“重磅炸弹”级药物的适应患者群也会显著减少,甚至可能会跌至罕见疾病的范畴(占世界人口的6%~8%)。随着基因组学对发病率较高的疾病(如高血压)特定亚群的重新定义,制药商将越来越多地通过以罕见病药物模式进行药物开发。
第三,许多“重磅炸弹”级药物的专利即将到期,并且将面对咄咄逼人的仿制药的竞争。受到仿制药的影响,专利药物将会面临数十亿美元的损失,许多大型制药公司的管理者别无选择,只能另辟蹊径转向罕见病药物——虽然市场很小,但具有较高的定价,可增加市场销量。
第四,在过去10年或更长时间里,新药上市的成本和风险急剧上升。罕见病药物对大型制药公司越来越具有吸引力,因为它们的开发成本较低,而且这些产品面临的监管风险也相对较低。药物开发战略转移到罕见病药物领域具有多种益处,包括审批程序简化,专利延伸,具有排他性,税收抵免,以狭窄的适应证为基础的临床试验规模较小等。因为罕见疾病患者的治疗方案通常极为有限,开发此类药物与开发传统的非罕见病药物相比更易获得监管部门的批准。从近年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批准的药物可以看出,罕见病药物的数量正在迅速上升。
最后,亚洲市场的吸引力逐渐加大。早期进入该领域者,如健赞公司、塞尔基因公司、Cephalon公司,都是通过开发罕见病药物使其收入和利润上升的。而当大型制药公司在西方市场取得成功之后,占世界人口2/3的亚洲市场就越来越受到其重视。此外,许多亚洲国家对罕见疾病的认识正在逐渐加强。最近,日本、中国、韩国和新加坡等国家已经考虑或正在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以促进罕见病药物的发展。
期待利好政策
罕见病药物开发已经成为全球制药公司的药物开发新策略。尽管至今已有350种罕见病药物获得美国药监部门的批准,但是仍不能满足罕见病的用药需求,而且许多罕见病目前还处于无药可用的状况。
对于我国而言,本土企业更不应该缺席罕见病药物的开发。人们也期待着更完善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来引导本土罕见病药物的发展。在7月24日召开的“2012年海峡两岸罕见疾病医疗保障政策研讨会”上,专家和制药企业代表呼吁,国家对罕见病的防治,包括对药物的开发审批、扶持政策,以及罕见病药物的医疗保障体系等应进行立法,同时呼吁国内企业和机构共同参与。
令人欣喜的是,在我国一些地区已经开始尝试推动罕见病立法建设。如2011年,上海市中小学生、婴幼儿住院医疗互助基金管理办公室正式下发《关于罕见病特异性药物纳入少儿住院互助基金支付范围》的文件,据此,上海市罕见病特异性药物的报销参照大病报销程序,接受每人每学年最高10万元的药物治疗费用报销。与此同时,上海已经有12种可治疗的罕见病不同程度地取得了部分医保报销和基金互助。
国家药品监管部门相关人士日前表示,药品监管部门将根据罕见病药物的特殊性,充分论证药品的安全有效性和罕见病患者临床急需之间的平衡及利弊。这意味着,国内罕见病用药研发保障体系也在推进中,在今后罕见病药物开发过程中,国内对罕见病患者的保障工作将会取得长足进步。
需要注意的是,尽管罕见病药物开发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制药企业的兴趣,但企业在这个领域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随着这一领域竞争的加剧,许多制药公司都在寻找机会,以获得指定罕见病药物资格,这种策略可能会导致引来有关部门额外的审查,而且由于罕见病药物在批准前应适用于特定人群,更需要证明产品的经济性和临床价值。此外,多种因素导致大多数罕见病药物开发仍面临种种困境,包括疾病病理生理学存在着巨大的异质性、对疾病的进展知之甚少、进行临床试验的患者有限、治疗效果的巨大非均质性、缺乏生物标志物预测治疗结果等,这些瓶颈都需要突破。
相关链接
1983年,美国批准《罕见病药品法案》(ODA),以促进罕见疾病治疗药物的开发,其效用被认为非常成功。这项立法对于制药行业极具经济诱惑力,如7年的市场独占权、一定的开发成本和申请费的税收减免。随后,日本、澳大利亚和欧盟也通过了类似的法规。
目前,在在研新药和获得批准的罕见病药物领域,罕见肿瘤药物占据着30%以上的份额;先天性代谢缺陷药物占5%;胃部疾病药物占17%;神经系统疾病药物占17%;血液和免疫疾病药物占8%;风湿病药物占8%。
据美国药品研究和制造商协会(PhRMA)称,目前有460多种治疗各种罕见疾病的药物正在进行临床试验,而且这个数字一直稳步增长。虽然多数早期罕见病药物都是由生物技术公司开发的,但如今,对罕见病药物感兴趣的不仅仅是GTC和Corcept这样的小公司,大型制药公司也已经开始越来越多地介入该领域。事实上,大型制药公司占全球罕见病药物市场份额已超过50%。最近,一些制药公司如辉瑞和葛兰素史克公司,已通过伙伴关系和收购,正式进军罕见病药物领域。(非文)
(责任编辑:秋彤)
2025-01-12
2025-01-06
2024-12-30
2024-12-12
2024-11-30
2024-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