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日报 时间:2021-09-09 17:24:33 热度:738
本报记者 杨彦帆
中日友好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林江涛前不久整理出了一份档案,记录了他的两次抗疫经历。其中,一部分是他去年辗转各地会诊新冠肺炎危重患者的诊疗记录,另一部分是18年前他参加抗击非典时留下的珍贵资料。
2003年春天,非典疫情突如其来。林江涛临危受命,担任中日友好医院防治非典医疗组组长,也是北京市非典型肺炎防治专家组成员。他清晰地记得,当时防护条件有限,他和其他医护人员“戴着好几层棉布口罩”,“用胶布粘牢”,一头扎进病房。
当年4月,林江涛带队前往北京胸科医院(现北京老年医院)支援,帮助改造病房、筹备集中收治患者。科里的医生几乎全部上了一线,出发时,当时的院长紧紧握着他的手,神情严肃地说:“这场仗很难打。”
“作为医生,职责就是治病救人,更何况我还是一名共产党员!”林江涛并没有过多犹豫,话里透着坚定。由于连日疲惫,他不小心摔在楼梯上,造成骶尾骨骨折,但他谁也没有告诉,强忍着疼痛,每天仍然准时出现在病房。
中日友好医院被指定为防治非典定点医院后,林江涛也回到了医院,顾不上休息,也顾不上骨折的疼痛,继续投入紧张的临床救治工作中。他白天诊治患者,夜里经常前往北京防治非典指挥部汇报情况。工作之余,他还承担了院内医师的培训工作,经常连夜总结诊疗经验,并利用中午的时间连线媒体,向公众科普预防非典知识。他说:“只想着多挽救生命,多做一些事,与时间赛跑。”
(责任编辑:秋彤)
2025-01-13
2025-01-09
2025-01-09
2024-12-25
2024-12-16
2024-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