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南京日报 时间:2021-09-04 17:14:13 热度:759
“纪念一下,解封后的第一顿。”9月2日晚上6点45分,周颖发了一条朋友圈,配图是热腾腾的火锅,字里行间都洋溢着开心。9月1日晚,全市养老院有序恢复探视,作为钟山银城颐养中心护理主管的周颖,也终于能在下班后,吃上自己想念已久的美食。
7月20日起,南京禄口机场发生疫情。与全市所有养老院一样,玄武最大规模的养老院钟山银城颐养中心一夜之间进入封闭管理。老人无法离院、家属无法探视、员工无法归家……截至9月1日解封,养老院已封闭管理43天。围绕封院期间在院的320名老人,发生了一段段暖心的故事。
每天50余次的“折返跑”
养老院大门右侧的门房,是门卫刘冬祥与张一根的工作场所。在门房外,有一把大伞、一张桌子。9月2日,养老院解封的第二天,首批75组亲属前来探视,刘冬祥在工作台上站了快一整天,为来访人员登记信息、测温验码。
在他身后50米开外,是养老院的二道大门。在那段日子里,刘冬祥数次从车上卸下物资、从家属手中接过药品,登记消杀后,小跑至二道大门处放下,再返回。最多的一天,这样的“折返跑”他跑了50多次,衣服干了又湿。
每天要见数名老人家属的刘冬祥,与自己家人的见面只有一次。
两个门卫,43天,24小时值守。“说不累,也是不可能的。”年近六旬的刘冬祥说。但和家人交流时,他很少抱怨,“就当是‘免费桑拿’!”晚上和盐城老家的妻子视频时,他这样笑道。
为了老人的健康每天在“赛跑”
7月20日晚,正在院内工作的医务部主任董立新,收到了全院封闭管理的消息。他给家人发信息,“这段时间不能回家了。”
对董立新而言,封院管理并不陌生。去年疫情期间,他就一直驻守在院内。
但这一次压力依然不减。养老院内住有320名老人,平均年龄85岁以上。半数以上老人有较强的医疗方面需求,还有四分之一为失能老人。封院前,家属常来协助就医送医;封院后,所有老人的健康重担压在了22名医护人员肩头。每天,董立新都仿佛在跑一场“接力赛”,在4栋院楼间来回穿梭。
“刚处理完这边,那边又有信息来了。”董立新说。他的手机信息提示音总是开启,每一条消息都关系老人身体健康。
8月22日,董立新为食欲不高的储奶奶做心电图,发现老人心率很慢,院方很快通知了家属。当天下午,子女将老人送至胸科医院急诊,确诊为心脏病。安装心脏起搏器后,老人才脱离了危险。
搭起老人与家人的“心桥”
“严奶奶,今天看到儿子啦,是不是很开心呀?”“开心开心,儿子还给我带了爱吃的红烧肉和鸡爪!”9月2日下午,与严奶奶打过招呼后,护理主管周颖脚步轻快,前往下一个房间查看,“虽然这次探视时间只有半小时,但老人们可开心了。”
在养老院外的花园以及家属探视区内,数组老人在家人陪伴下言笑晏晏,一解“相思”之情。而在封院期间,帮老人与家人视频电话,是周颖每天的一项重要工作。
“自己像是双方交流的一座‘桥’。”周颖说。封院后,周颖的手机成为老人们共享的“联络器”。好几次,她的手机打视频电话打到发烫,一天要充好几次电。
入住的老人,周颖都能叫得出名字。封院期间老人情绪更为敏感,每次巡房时,她习惯带上一个小本子与笔随时记录老人的最新状态。一天巡房下来,她的步数能达两万多步。
在帮助老人与家属沟通之余,周颖与同事也尽可能丰富院内老人的生活。封院期间,周颖还会拍下老人娱乐的镜头发给家属,让他们安心。
周颖偶尔也会想起在淮安老家的爸爸妈妈。“等疫情稳定下来,有机会就回家看看他们。”周颖说。
(责任编辑:秋彤)
2025-04-18
2025-04-18
2025-04-18
2025-04-18
2025-04-18
2025-04-18